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儿的运动发育顺序和规律

2023-07-14 来源:易榕旅网

小儿的运动发育包括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有些小儿因患某些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出生后造成身体运动发育落后。如果家长对小儿的发育过程缺乏了解就不能及早发现,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而3岁以后的治疗效果很差。

怎样及早发现小儿运动发育异常呢?

从上部到下部动作:最早发育的动作是俯卧抬头,此后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动作是按一定顺序发展起来的。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运动:最早发育的是头部、躯体、双臂、腰部等大肌肉运动,此后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运动发育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从中央到边缘部位的运动:最早发育的是头部、躯干的运动,此后是双臂、腿部有规律的运动,最后是手的精细运动。

测试大运动发育水平

1个月时下颌可以短暂地离开床面。

2个月俯卧时头部能保持在中线上不再转向一侧,下颌可以离开床面45度角。

3个月后在直立状态时能竖直头部,自由地扭转头部四处张望。

4-5个月时开始翻身。

6个月俯卧时前臂可以伸直,手撑起,胸及上腹部离开床面,开始自己从俯卧位翻成仰卧位。

7个月后能自己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

刚出生扶其肩部呈坐位时头部完全往后仰。

3个月扶成坐位时头部仅表现为轻微往后仰。

4个月拉手成坐位时头部不再向后仰。

6个月拉手成坐位时头部主动离开床面抬起,已经可以坐在童车或带围栏的椅子里。* 7个月时可以独坐在床上,但有时两手向前支撑。

* 8个月时不再用手支撑即可以独坐。

9个月时能平稳坐在床上10分钟并保持平衡,身体不倒。

10个月开始能坐得很稳,并能从坐位换成俯卧位或由俯卧位换成坐位。

11个月独坐时能左右转动身体去取东西,身体不倒。

5-6个月俯卧时四肢乱动,大人用手顶住脚掌心,随着蹬腿动作可以前进。

7-8个月后可以爬行自如。

5-6个月时扶站下肢可以支撑身体。

7个月时扶站能高兴地跳动。

9个月时能自己扶着东西站立。

10-12个月时能自己独立站一会儿。

10-11个月时能够自己扶着东西行走。

*12个月时牵着小儿一只手即能行走,随后很快就能自己行走。

15-18个月后小儿走路较稳,随后活动量明显增大。

*21个月时小儿已经能用脚尖走路。

18个月时小儿行走加快,开始会跑但还不熟练。

24个月时能连续跑5-6米左右。

30个月时跑得较稳,动作较协调,并在起跑时手的姿势正确,但不能保持到最后。

36个月时跑步姿势基本正确,30秒可跑35-40米左右。

24个月开始学会跳,双脚能够跳离地面,进而双脚能连续跳,最多可以连续跳10次。

30个月时能够双脚连续向前跳3-4米远,原地跳10-20次,还可从楼梯的最后一个台阶跳下来。

18个月开始在别人的帮助下能上下楼梯。

24个月时能够独立上下楼梯。

36个月上楼梯时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两步一个台阶。

刚出生时有握持反射,即大人用手指或拨浪鼓触碰小儿手掌即出现握拳动作,1个月内攥得很紧(拇指放在其他手指的外面)。

2个月时用拨浪鼓柄碰手掌,能握住拨浪鼓2-3秒钟不松手。

3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将拨浪鼓柄放在小儿手掌中,能握住数秒钟。

3个月仰卧时能用手指抓自己的身体、头发和衣服。

4个月手与拨浪鼓接触时,手会主动张开来抓,并握住、摇动及注视拨浪鼓。

5个月时能抓住近处的玩具。

6个月时能两只手同时各抓住一个小玩具。

7个月时能伸手抓住远一些的玩具。

6个月时起能够伸手去触摸小玩具并抓住拿起来,而不仅仅是接触。

7个月时所有的手指都可弯曲地做耙弄、搔抓的动作,并能成功地抓住小玩具。

7个月时先给一个小玩具,待拿住后再给另一个玩具,会把第一个玩具换到另一只手里,再去接第二个玩具。

8个月后倒手的动作更加熟练。

8个月起逐渐形成拇指和其他手指,特别是拇指和食指的对捏。如果将一粒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起小丸。

9个月时将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丸。

10个月时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起小丸,动作比较熟练、迅速。

12个月时给一粒小丸,会捏起并往瓶子里投放,但不一定准确。

15个月开始在大人鼓励下出现翻书动作。

24个月时能用手捻书页,每次一页,可以连续翻3次以上。

24个月时会将一张纸折成两折或三折,但不成规则。

30个月时能将纸叠成方块,边角基本整齐。

36个月时能折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边角整齐。

正常的小儿刚出生时,在仰卧时四肢屈曲,而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等患儿,出生后却表现为四肢松软,好似“平摊”在床上。而且,不仅肢体活动少,活动幅度也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正常的小儿在出生后常常做踢蹬动作,并两侧交替进行。脑瘫患儿在3-4个月时踢蹬动作明显少于正常的小儿,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患儿的上肢常常向后伸,也不会向前伸取物,会坐、会走的时间明显落后于同龄小儿。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症患儿虽然会坐的时间不延迟,但会走的时间却相当晚。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虽然不会使小儿学会走路的时间延缓,但患儿在行走时表现出异常的步态,好似鸭子走路。

身体两侧运动明显不对称,常常提示运动功能异常。正常的小儿在6个月时,当用一块深色手帕蒙住他的脸,会用手抓掉手帕。当压住一侧上肢时,也会用另一只手去抓。分别按住小儿的两侧上肢,如果一侧总是不能将手帕抓掉,提示这一侧上肢有瘫痪的可能。分别挠小儿的两侧脚心,如果一侧总是活动度小或不活动,提示该侧下肢有瘫痪的可能。

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

一般4-5个月的小儿已经会抓玩具,7个月时还会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如果一直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提示有运动障碍,但也可能与智力发育落后及视觉障碍有关。

有些小儿运动发育落后不一定是异常情况。如果从一出生就把肢体包裹得很紧,就会限制活动,造成发育落后。另外,对小儿缺乏训练也会影响运动发育。

虽然小儿的运动发育遵循着一定规律,但还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小儿学会独走的时间不仅与运动发育有关,还与心理及气质特点也有一定关系。有些小儿胆小或特别小心,学会走路的时间相对会晚一些。

.虽然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是一样的,但发育速度却不尽相同,在每个运动项目上的发育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