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在我们平凡一生里,每个人来到世界,都会为这个世界留下一段悬想,有些人会把这种“痕迹”变得辉煌明丽,灼烁千古。而有些人会让自己的生命葬送在滚滚红尘中,随风而逝。这一切,基于不同的心灵而赋予了人生不同的价值。在我们国家,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中,甘于奉献,默默耕耘,即便生命很短暂,却让百姓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也让更多人从中汲取营养,变成一座道德丰碑,成为一种信仰。
齐庆三同志对于平山县的百姓来说并不陌生,他是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年战斗在第一线,扎根基层,因昼夜加班、劳累过度,于20xx年末,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倒在工作岗位,永久的离开了他衷心热爱的新闻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44岁真的不是很长,可他用一颗无怨无悔、至诚奉献的心,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片清凉,为平山革命老区注入一缕精魂,也像一面鉴照生活的明镜,为全国宣传工作者做了一个好的榜样。他那毕生坚守的信念——“把新闻写在大地上”,或许将成为永远的符号,载入史册,也载入百姓的心田。
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17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加班熬夜习以为常,多年来,他亲手撰写、发表的新闻稿件多达1360篇,多次被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评为优秀通迅员,17年中,他每事躬亲,几乎参与了平山县所有重大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的策划与实施,赢得了中央、省、市宣传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这些骄人的成绩,无不显示着他对新闻工作的专注和对这份事业的责任。当这些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多么朴实而坚定。
齐庆三常常把手中的笔化作战斗的武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战斗,哪里有为危险,哪里是战场。还记得1998年夏天,平山县西部遭遇特大暴雨,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是齐庆三主动再三请缨要去灾区采访,他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摸索灾区情况,连夜赶出一篇抗灾自救的文章,当这篇《冲不垮的堤坝》刊出后,直接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激发了干部们对重建家园的斗志,而源源不绝的救援物资,也让平山县西部地区的人民走出了困境。他用一支笔,改变着那方水土,净化着人们向善的良知量能。比如20xx年开春,因老区农民盲目跟风种土豆,导致土豆市场滞销,齐庆三多次走入村庄,访查村户,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了解情况后,他立即组织大家赶发新闻稿,以一篇《三百万斤土豆滞销急坏老区农民》的文章,硬是用手中的笔,发动社会救急力量,让百姓由滞销的土豆变成脱销的“香芋”。俗话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是用这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谱写出一卷恢弘感人的奋斗之歌。他是这样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这里不仅融入了他对百姓的眷顾,还有他对那方水土深深的热爱。
而齐庆三廉洁自律的事迹更是让人钦佩,在他去世不久,人们才发现他生活二十多年的县城,竟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现房。一名宣传部副部长竟然长期寄居在岳父家里,家里那简陋的装饰,寒酸的家具,生锈的吊扇,陈旧的桌椅,和那几个马扎子,似乎是他的全部。很难想象,一个新世纪的国家干部,能如此甘于清贫,坚守原则,心怀大爱,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操在影响着他的人格?
二十多年来,他常常骑着那款老式的28自行车,拿着脱了漆被磨平数字键盘的手机,穿梭于大街小巷,奔走于新闻热议的场所,时而针砭时弊,时而讴歌时代风采,挥椽成文,妙笔生花,影响并改变着那里的风土民貌。而他那渐行渐远、朴实无华的身影,已然成了一段永久的回忆,串成一个个令人潸然泪下的,让我们感慨无限的故事。
齐庆三的事迹还有很多,小小的文章难以尽情挥洒我的崇敬之情。感受他的事迹,让我想到了过去古之君子对于“谋道不谋食”的理解。他用一种追求或信仰,铸造一颗大心,形成一个大愿,通过一种大力大能,成就一份大善。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都说新闻工作者是无冕之王,而他,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无冕英雄。
追忆齐庆三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辈当有见贤思齐之志,反思生活,我们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还要继承并发扬他已经扬起的风帆,踏踏实实服务群众,切实为人民群众宣传那些带有正能量的新闻。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可规避的责任和使命。想到齐庆三同志,我们应该自省,向他去学习怎样做人,怎样为官,怎样利民。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真的很重要。
齐庆三同志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的信仰,他的风骨,与中国共产党最崇高的精神交相辉映,成为这个时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传承上下,独耀古今。易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我想,我们的工作,真的平凡而伟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