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我曾读过汪国真的一首散文诗,诗的名字和内容早已忘却,唯有两句话记忆犹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现在的我,已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晚上一个在办公室备课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人教版教参中两道非常荒谬的“问题探究”。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问题探究一共设置了三道探究题,其中两道都是关于天气与写作的:
1. 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2. 为什么下文与闷热照应的语句一点也没有呢?
确实没有,看来是个缺点,最好是前后有个照应。
看到这样的探究题,我简直哭笑不得——好一个虚假弱智的探究。稍微有点头脑的都会想到,谁会在闷热的夏天去爬悬崖!尚不必说滚烫的岩石,若是你在悬崖顶上多呆几分钟,肯定是会中暑的!教参居然说写天气的闷热,就写了动因——孩子们是想在闷热的夏天爬上悬崖去纳凉!其实,文章已经交待了孩子们爬悬崖的原因:一是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想找些新花样来玩;二是由小伙伴们提醒说他们好久没爬过悬崖了。
现在的我,一到夏天就成天呆在空调房里,有时候还嫌闷热。这使我很怀恋我的童年,那时候的我,哪怕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我都会扛一根套知了的竹竿与小伙伴们到处跑,一点也不觉得热。现在想想,只有童心才不会在意天气的闷热,也只有孩子们才能冒着酷暑去攀援悬崖。本是很具童心的描绘,却被教参解释得这么功利,这么不合情理。
接下来的探究近乎弱智,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文章的开头突出了天气的闷热,而后就没了天气描写,这就是文章的缺点!我们尚且不谈本文的天气描写,单就“前后照应”来说,这四个字根本就不能称为评判文章优劣的标准。谁说写文章就得前后照应了,那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品特的荒诞剧岂不是到处都是缺点。
愚蠢的编者根本没有细心读课文,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学修养!文章的一开头就说:“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要是说在作者的一生中,五十七年前的那个夏天最闷热,这岂不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谁不知道“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可是一年比一年高!可这短短的两一句话为什么连用了两个“闷热”呢?我们可以从下文中找到答案:“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还是汪国真的那首诗写得好:“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正是由于文中的“我”不能像其他的小伙伴们一样活泼勇敢,所以才会觉得非常闷热——“我”的心是郁闷的!
后来,“我”参加了小伙伴们的探险行动,当然不觉得闷热了;再后来,“我”有被困悬崖,恐惧也让“我”忘记了闷热。
其实,文章的开头连用两个“闷热”,正是为了突出五十七年的这一个夏天是“我”人生中非常不寻常的一天,而我们的编者缘木求鱼,把童心童趣抛在了一边,所以才编出了如此虚假的探究题。
人教版的教参、教材在全国教育界都举足轻重,而出现如此的谬误,不能不说这是语文教育的一种悲哀。希望在以后的改版中多一些真探究,少一些贻笑大方而又误人子弟的东西。
(讯 址: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华侨中学 陈晓涛 518120)
办公室电话:0755—84307219
手 机:13246686358
邮 箱:
【作者简介】陈晓涛,男,1983年生,江苏如皋人,华中师范大学2005届优秀毕业生,基地班文学学士,现任深圳市大鹏华侨中学语文教师。曾在《白桦林》、《武汉晚报》、《妙语》、《社科纵横》、《大连民族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报 语文导刊》、《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科研、教研论文数十篇。文学创作、科研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嘉奖,部分科研成果被南京师范大学列为精品课程参考资料,文学作品曾被《少年读者》等刊物转载。
上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下一篇:缺乏人情味与折射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