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太阳》读后感范文
选择蓝天,自会与白云相伴;选择太阳,当与温暖同在;选择大海,一定与风浪共舞……不一样的选择,造就不同的生活。人生因选择而精彩!喜欢向日葵,喜欢那份执着,那永远向往太阳的不懈与个性!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读完《向往太阳》一书,掩卷之余,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夏冰哥哥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这本书最闪光的地方是全方位的记录了孙夏冰的的成长历程,他博览群书,留心观察社会,通过自己认真分析,年仅12岁就写出了《缅怀邓爷爷》,认为“改革开放是一次勇敢和成功的尝试。”“邓爷爷的又一大贡献就是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纪念抗日60周年之际,在《回来了,游子……》一文中,呼号不要忘记“七七事变”,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于本世纪最为深重的灾难之中。”
20xx年3月,医生查出他得了癌症,此时的孙夏冰,一边在做毕业的准备工作,一边在等待国外几所高等院校的邀请函。面对不治之症,他对未来仍然憧憬:“妈妈,我出院后去上几节课,写完论文、答辩后就可以毕业了,然后回家休息两三个月,刚好来得及出国。”
现实,却如此残酷。一年时间里,孙夏冰在父母的陪同下,辗转北京、福州、上海,运用西医、中医多种治疗手段,展开了与病魔的抗争。他积极配合治疗,经历了5个疗程的化疗,吃尽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
父母、亲人悲痛万分,而孙夏冰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把患病当作生命中的一次考验。他在手术后次日便开始看书,第三天开始在床上演算习题。即使是在呼吸困难影响进食时,还安慰父母:“不要紧张,我们要学会放松,要争取每天90%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剩下的10%也是平和的。”病危时,他给父母发短信:“对命运的安排,我们只能接受和感恩……很遗憾,我没有为社会做过贡献。
治疗期间,孙夏冰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入学邀请,此外,还有多所著名学府发出邀请函。而这一切,随着他病情的恶化,渐行渐远。2019年3月底,孙夏冰颤抖着在笔记本上对父母写道:“我爱你们,我要休息了。”然后一睡不醒。
此前,孙夏冰给自己最好的3位同学写下遗嘱,共两条。一是关于家里藏书处理;二是建议出一本散文集。在生命的最后,他依然牵挂、安排他的书,知识已胜过他的生命。而文集,就是《向往太阳》,那是孙夏冰成长的轨迹。对于自己短短24年,他有足够的自信,并自撰了墓志铭:“这里埋葬的人曾向着理想认真而勇敢地生活过,奋斗过。”
北大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董晓华说:“孙夏冰同学热爱知识,崇尚科学,不懈奋斗,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连江县委宣传部长姚双玉说:他在病危的期间发出的:“我来了,我战斗了,我为此满足”的号角至今久久回荡。我想说:夏冰哥哥,你追寻太阳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