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奖学金获奖感言发言稿最新 篇8

2024-07-18 来源:易榕旅网

  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

  我是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xx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XX001班的沈永刚,此次荣获湖北省20xx-20xx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这是我第二次获得此项奖学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唯有用拙笔陋文,以谢国家、政府和恩师。

  20xx年,我国政府首都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旨在资助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寒的莘莘学子,这对于农村广大寒门子弟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而我再度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自古“将相本无种,白屋出公卿”.窃以为,出身寒门的子弟,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必大有可为。

  一、家大口阔粮少,父母委实不易

  我家位于全国红色革命老区同时也是着名的国家级贫困县――麻城,坐落于麻城市夫子河镇芦柴坳村新屋垸,是一个典型的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幼年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后来来到城市务工,成为亿万农民工大潮中普通的一员。父亲念书时,智力超群,成绩优异,有望成为“精英”.然而由于无法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他选择了辍学,16岁便独自一人养家糊口。父亲十分尊重爷爷,20xx年春,爷爷因肺癌踏鹤西归,留下他的大儿子――国家二级残疾人――我的大伯。大伯早就过天命之年,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对其不离不弃,想到在这个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社会,这般的兄弟情深,委实难能可贵。母亲是一个大家闺秀,家境较为殷实,外公曾为村支书,母亲冲破传统的婚姻观念的桎梏,执意要委身下嫁给父亲,母女俩为此矛盾不前。由于年轻时勤奋学习,用眼不科学,视力受到严重损害,下嫁到父亲家后,独自一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务农数十年。几十年来,父母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二、恩师谆谆教导,兄弟姊妹情深

  20xx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到麻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学习,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我成绩平平,但我可以很自信地讲,我是我们那个班级最勤奋的学生之一。然而,爱因斯坦在就警告过知识分子,成功等于少说空话加勤奋再加正确的方法。我所缺乏的正是“科学的方法”.老实说,高考之后,我仍不理解何谓“科学的方法”.现在我明白了,我所缺乏的正是“健康的心态”,在中学时代,极度的虚荣心和巨大的压力使得我屡次吃力不讨好。当我在每本高考资料的封皮上写下“志在清华”时,事实上决定了我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吸引我的眼球正是长江大学那一群勇敢的学长用“人链”挽救落水少年,还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到长江大学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怕吃苦,莫入此道;想成才,请进斯门”这句标语。这让我联想到燕京大学的校训――“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我想到,进入这所大学,将来必定大有可为。大一的时候,在经过一年级教学工作部的魔鬼训练,国家英语四级对于绝大部分新生而言,不过尔尔。我们的辅导员黎传稳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虽然他不再担任我们的辅导员,但我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各种情节,冷暖自知。后来,我结识了一批很要好的朋友,但,终究没有生成爱情的火花,实为一大憾事。

  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家张载这四句名言经久不衰。知识分子的“救世”情结莫过于此。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具备“铁肩担重任,妙手着文章”的觉悟。进入大学以来,我认真学习理论,除了马列着作外,还广泛涉猎西方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着作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大家的着作。刘军宁、秦晖、胡适、徐友渔、王绍光、许纪霖、杨奎松、余杰、弗里德曼、哈耶克等诸君的着作。正如商务印书馆所言,“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人的现代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所感兴趣的领域大可深入研究。然而,只顾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只待在书斋里,不去参加社会实践,知性不结合,学到的知识只是死的东西。所以,我特别注重实践,先后去中山市做了暑期实践,湖北省“挑战杯”以及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此外,“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一直是我的人生信念,我也是这么做得,凡事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被谣言蒙蔽双眼,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注定不会畅通无阻,过了这些坎坷,前方风景秀丽无限。

  此次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对于我家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合理利用这笔资金需要多动脑子,但绝不会铺张浪费。

  寥寥数语,诚表谢意。

  此致,

  敬礼!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