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劳动合同的后果及劳动合同的无效情况。用人单位伪造劳动合同属于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可罚款、拘留,构成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劳动合同无效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排除法定责任、违反强制性规定等。已成立的劳动合同也可能无效,如合同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形式不合法。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可确认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
法律分析
一、用人单位伪造劳动合同的后果有哪些?
如果用人单位作假,属于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哪些是无效的劳动合同?
已成立的劳动合同也可能无效。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引起无效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4、合同形式不合法。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结语
伪造劳动合同的后果严重。如果用人单位伪造劳动合同,属于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若构成犯罪,相关责任人将受到刑事追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可能出现无效情况,如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劳动合同的无效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因此,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以及合同形式不合法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二节劳务派遣第五十九条【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二节劳务派遣第六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参加或者组织工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