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包括基础数据收集、标准化设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划定范围等。同时,该办法还明确了公开透明原则,并对项目环评和安置补偿提供指导。
国家级公益林是为了保护水源、生态、防风护土等公益功能而设立的林区,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划定国家级公益林区,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具体内容如下:一、基础数据收集:包括空间基础数据、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和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等,以支撑林区划定和规划管理等工作。二、标准化设置:按照“完整性、内在联系、公益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标准化划界标准,以确保划定的公益林区合理、精准、科学。三、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根据公益林区的划定情况,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以保障公益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四、划定范围:依据现有的基础数据、标准化设置和土地利用规划,划定公益林区的范围,并严格实行公开透明原则,确保程序公正公开。此外,《办法》还对公开透明、项目环评和安置补偿等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国家级公益林的划定有什么意义?国家级公益林的划定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护森林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二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三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划定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公开、依法等原则,确保公益林区合理划定和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第3条 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公开、依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