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学习强国”段位

2024-07-16 来源:易榕旅网

你所不知道的“学习强国”段位

01十级段位:十年磨剑

看到“十年磨剑”这个词,心里就翻江倒海,当年在闽东乡下小镇教书谋生时,我与老孔一起考研失败,知道消息后他一个人沉默半天,提笔写了一个上联:“十年磨一剑霜刃未试可恨关前又落马”,我想破脑袋拼凑了下联:“千里走单骑锋芒已露何惧来年更横刀”。老孔说对仗不够工整,两人讨论了半天没有结果,然后又复习英语去了。

所以,不要以为你拿了十级段位就值得骄傲,那句“十年磨剑”只不过是在提醒你,学习无止境,读书须常态。

上周我到建阳考察朱熹的成长经历,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句话的意思,读书从来不是一天两天、十年八载的事,而是须持之以恒,方能积滴水而生蛟龙,积跬步而至千里。

“十年磨剑”这个词最早见贾岛的诗《剑客》,贾诗人写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意思是:我花了十年的辛苦劳作,终于磨出一把利剑。这把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没有试过锋芒,现在取出来给您过目,如果谁有不平之事,就请告诉我吧。

相传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书呆子的他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

他在考场上挥笔写就了《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而不得采用,并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声。

贾岛无奈之下便写了这首自喻诗,只是贾岛这种语气,好似后来福建老乡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口气太大又牢骚满腹,估计权贵们看了谁也不会喜欢。

“十年磨剑”这个词告诉我们,尽管你“学习强国”积分领先,但你一定不要放在嘴边,否则这把剑反而可能会伤了你自己。

02九级段位:九天揽月

大体男人年轻时都是有过理想的,比如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当年我与老孔在乡下中学教书时,看同事们为职务、职称拼得你死我活,十分不屑。老孔人长的帅,会打拳,会写书法,会写文章,校长叫他当校团委书记,他直接拒绝。

那种年龄,想的应该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哪会愿意委身乡间而一世籍籍无名?

可芸芸众生,又多少人不是一生籍籍无名?能像这句诗的主人一样,70多岁了还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又有几人?

“九天揽月”最早可见李白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更多的人一生应该也就是李白的这个样子了,年少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可最终却发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白这首诗,尽管通篇充满悲愤之情,却仍然贯穿着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人生在世宜当闯,纵使失败亦何妨?这就是男人该有的样子。

把“学习强国”学到“九天揽月”的境地,你也算是拼了,但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总是存在的,我劝你还是不要想的太多。

03八级段位:才高八斗

一说才高八斗,人们想到的首先是谢灵运,因为他说过这样的话:“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谢灵运借说曹植才高八斗,实则自夸才学高深。

他的确有这个资本,衔着金钥匙出生不说,他在文学、书法、佛学、目录学、旅游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要命的是,谢灵运认为自己在治国理政方面也与他的祖父谢玄和叔公谢安一样,有着非凡的才能。也许这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造就了他的自信吧?不过南朝的皇帝仅仅当他是文学家和书法家,这让他感觉不爽,于是就辞官回家了。

有才之人的一个毛病就是过于侍才傲物。谢灵运也一样,解甲归田了还招摇过市,牛A轰轰,最后落个被皇帝就地处决的悲剧。

南北朝时的谢家人,要才有才,要钱有钱,可是他们家的男子,多无长寿,比如谢玄活了46岁,谢玄的儿子谢瑍早逝,谢瑍的儿子谢灵运也只活了49岁。他们的不寿,多是因为他们太聪明太有才了。

谢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愈深识愈广,才愈高寿不足,所以,纵你有才,也要记住这句话: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与三分给子孙。

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努力做到“才高八斗”,站在知识的高处俯瞰人生,要不,你什么机会也没有,这算是读书人的出路吧。

04七级段位:七步才华

七步成诗说的是曹植的故事。谢灵运说曹植才高八斗,多是缘于曹植七步之内写出著名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诗。

这个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里,说是曹丕登位后,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要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否则性命难保。

曹植边呤边走,正好走完七步就写出了这首名诗,于是世间多了一个七步之才,少了一分兄弟情谊。

后来人们就用“七步才华”形容一个人文思敏捷,比如《北齐书·魏收传》所记载的魏收,写文章也是“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又比如关汉卿《金线池》一折:“也是我八个字无人主婚,空盼上他七步才华远近闻。”

“七步才华”是做学问的一种不错状态,不太满不容易引起妒忌,又有急智可以保命。

如果您的“学习强国”是七颗星,那么应该祝贺您了。

05六级段位: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讲一个人“六韬三略”,也是说他有才,但这才多指专业技术之才,而非文才。

《六韬》传说为姜子牙所作,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一共20000多字;《三略》传为汉初黄石公所作,3800多字。这几本书,估计许多人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历史上具备“六韬三略”的人才并不少见,比如唐代福州人黄滔所写的《祭南海南平王》,说南平王是“天生大贤,濬六韬三略之才谋。”

对于福建人来说,记一记黄滔(840—911)还挺有意义的,因为他是莆田城关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祖籍福建侯官(今属福州市),一生以辅佐闽王王审知闻名,又因为擅于文辞而被称为“闽中文章初祖”。

元朝尚忠贤的《单鞭夺槊》写道:“他是那虎体英雄将相才,六韬三略胸怀。”指的是尉迟恭。

通常,把“学习强国”学成“六韬三略”的人,应该多是专业技术人才,挺不错的。作为专业人才,就算您是看门的,也可以把自己看成门神的。

06五级段位: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渊博。说是最早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可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庄子·天下》论及惠施的原文是: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

这原意是说惠施写了许多文章,但却是多而繁杂,没有灵魂,言辞不妥当,这分明是庄子在讽刺自己的朋友,哪来的称赞他学识渊博呢?

惠施是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十家”之一的“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在庄子眼里也就这个水平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你看现在国内诸多专家教授,著作等身,可如惠施者又岂止一二?特别一些书虫,作学术不接地气,虚头八脑的,纯粹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不过后代人,比如王维、陆游、鲍照、陆龟蒙等接受了惠施多才的观点,这个词也就变成纯褒义了。

还是《论语》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专家们一篇一篇发表论文的时候,一定要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千万不要为文而作。

“学习强国”攻城掠分不正也是如此吗?

07四级段位:名扬四海

在现在流量经济的背景之下,许多人都希望成为网红,因为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实古人也是追求名扬四海的。因为只要一个人名声在外,那么他的人生行事也就便宜得多了。

古代没有网络,让自己名扬四海的方法都有哪些?

首先当然是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比如汉代的陈汤,他因为“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而“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立功万里之外,于是就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了。

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将领辛威,为人生性稳重,富有威严,打仗勇猛善战,屡建功勋,最后以至于“(辛威)来朝建章,则天子降席;出游戚里,则群公下阶。是以行满天地,名闻四海。”

当然,也并不是只有武将才能名扬四海,比如夏代布衣许由,就是因为相传写了《箕山操》而名布四海的。

到了元代,关汉卿在《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第五折里写道:“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算是正式有了“名扬四海”这个成语了。

网络时你,名扬四海的方法多了去,比如说在网上敢脱敢说敢炒作,一夜之间可能就会达到目的了。

学习是一件孤苦的事情,学习的人也多不追求显名,但学富德高的人的确是会留下美名的,如果如此,算是幸事。

08三级段位: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是一个古老的词语,最早可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惜几千年过去了,人类还是很难做到“三省吾身”。

一个人最大的毛病是不自知,不知道自己的缺点,不明白自身的位置,不理解自己的需求,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其结果,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终生在虚无中消耗虚无。

我以前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对于以读书为道场和坛城的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最好的修行。

相对于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度太有限了,因此,我们必须借助读书来完成知识的传承,延续人类的发展。

在读书中,我们同古人称兄道弟,同后人交流探讨。我们了解世界,感知未来,我们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明智、轻灵、庄重而又善辩,智慧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人类几千年的可考历史中,技术飞速发展,但人性的进步却是微乎其微。怯懦、自私、狂妄、贪婪等等弱点几千年来都一直伴随着我们。

于是,通过读书,我们聆听了一些高贵灵魂的教导,一些历史教训的哭泣。我们读的是书,也更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创伤和先天不足,更是纷繁复杂的人性。

————《在北大读闲书》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也只有这样,书才算没有白读。

“学习强国”,学而常思,学而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狭隘,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学有所得,思有所悟,这也是读书的意义了。

09二级段位:再接再厉

今年四月,我曾经在公号里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40岁以后,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

————《坚持的力量》

当时写这句话,是结合自己的年龄有感而发,如果把“40岁以后”这个前提去掉,这句话更为贴切。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少年时候是出身、天分和努力,到了中老年,最大的差别应该是坚持。

有一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说是苏格拉底曾经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健身动作,把胳膊尽量向上举,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人每天做300次。

这个动作很简单,举手之劳,可以强身健体,他的学生表示一定要坚持。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询问学生:“每天坚持甩手运动的同学请举手。”

90%的同学都自豪地举起了手。

再过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了同样的问题,80%的学生仍然坚持着。

苏格拉底自此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了,大家也渐渐淡忘了。

一年之后的某一天,苏格拉底第三次问大家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仍然坚持甩手运动的同学请举手。”

这时,全班只有一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他就是柏拉图。

人生一时勇往直前容易,一世毫不松懈十分困难。

“学习强国”也是如此。比如现在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坚持的很好有几人?到年底时再看,又还有几人呢?

其实,抛开学习的要求和内容不说,仅仅把坚持“学习强国”当成一项考验自己毅力的测试,也是很有意思的。

一句话共勉:“坚持一万个小时,奇迹一定会出现!”

10一级段位:一心一意

“一心一意”是一种学习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做事的方法。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说:

“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

能做到王老师这种要求的人不多,因为尘世的心灵总是过于浮躁。

年轻的时候,我们有过许多目标,比如治国理政、家藏万贯,或者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不管什么样的目标,都不是坏事,坏的是我们总在各种目标中徘徊。

我有一个河北的作家朋友,许多年前与我们一起在内网的论坛上写文章,然后内网论坛被禁了,几十位所谓的“秀才”们从此杳无音信。

15年后,我们再次在网上相聚,是在微信群里。这里大家发现,这位河北的朋友,已经成了著名的作家,获得过“冰心”文学奖等大量的荣誉,她还把自己做成了大学的文学客座教授。而其他当年的“文友”,早都放弃了写作。

这就是“一心一意”的力量。

“一心”“一意”最早作为两个独立的语词,见于先秦时期,表示同心同意、专心致志的意思。

后来“一心一意”完美结合,表示心思意念专一。比如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写到:“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如果“学习强国”几个月了,你还是“一心一意”的段位,那么你真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一心一意”了。

当然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强国的人,这个段位的意思是告诉你,唯有一心一意,方能学有所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