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9年《宏观政策动向》第03期

2024-07-16 来源:易榕旅网

 

 

 

 

宏观政策动向

  第  03  期

(总第451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0090123

 

国信观点: 保增长重在内涵

政策动向: 中国金融创新步伐会有序推进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将加大

政策点评: 降低税收成本也是减税的一项重要内容

      扩大内需政策要兼顾结构性改革

政策文摘: 财政部要求做好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

      两部委通知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严禁变相加价

      证监会明确上市银行可申请从事债券交易

一周动态: 温家宝:六举措扭转经济增速下滑

      国务院通过医改阶段性工作目标

      国土资源部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政策借鉴: 新加坡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阿联酋数举措确保金融稳定

 

 

保增长重在内涵

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下滑速度加快,保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大动荡,2009年我国经济保增长的压力不容忽视。当然,基于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加上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保增长问题应该还不是太大。但在保增长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保增长勿忘调结构,保增长也不仅仅是保GDP增幅,更重要的是保民生。值此变幻之际,需要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在化解当前矛盾的同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正视2009年经济保增长的压力

目前看,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造成的影响,较之东亚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而且实体经济也呈现出低迷态势,中国不仅面临人民币升值挑战,而且面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压力,由此引发了国内经济体的信心缺失,引起连锁反应。特别是由于2008年上半年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高涨,使得我国许多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库存成本压力,短期内元气受损,挫伤了其发展动能,为经济发展平添了不少变数。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仍有牢固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因素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应该说中国经济增长2009年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的概率较大,但面对我们从未应对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保增长的压力依然比较大:一是外贸形势严峻;二是投资需求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三是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就不错。特别是在没有新技术突破的情况下,新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热点难觅。这样,在各经济主体普遍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保增长的压力不容忽视。

值此非常之期,采用非常之策,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将来的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有利条件,积累能量,使得经济发展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避免无谓的损耗。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条件和能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二、保增长关键在内涵

尽管GDP增幅是代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济核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毕竟它与国民财富特别是与居民财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GDP增幅高并不意味着国民财富特别居民财富水平的同步提高。如果仅看GDP指标,就可能把破坏财富的行为计入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比如拆掉了一个建筑,我们的国内增产总值却在增加。因为拆掉大楼工人的劳动方面的支出进入到国内生产总值里面,要买一些炸药,这些炸药的价值也进入到国内生产总值里面,但实际上大楼被炸了,社会财富减少了,同时我们并没有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体现出来。

事实上,如果居民财富水平能够切实提高,其实GDP增幅略低一点也并无不可,因此,保增长的关键是居民的收入能否切实提高,居民的信心和预期能否真正改观,在短期经济增幅得以稳定的情况下,能否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非相反。

正因为如此,保增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GDP,而是保国民财富特别是居民财富水平的提高。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增长(GDP)而保增长,就可能会出现饮鸩止渴的现象。面对当前非常严峻的形势,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对过去的发展方式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在保增长的同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改革。不仅总量政策要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目前看,保增长还应更多地要体现为保就业、保社会保障。因为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而社会保障措施涉及生活稳定保障预期和消费信心,它不仅是扩大内需、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样,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是要针对结构矛盾和体制缺陷,加快改革,促进调整。为此,必须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维持短期经济稳定的同时,加大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投资创业的活力和积极性。

总之,保增长名称本身无关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增长的背后内涵。

三、推进改革促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内需不足问题,虽然表面看来是个需求问题,其深层原因却在于供给的结构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结构矛盾演变的一种必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又由于经济体制的一些缺陷被放大。也就是说,由于体制弊端的存在,延缓了对结构矛盾的调整步伐。显然,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就要针对这种结构矛盾和体制缺陷,加快改革,促进调整。因此,为了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维持短期经济稳定的同时,加大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投资创业的活力和积极性。

1、加快要素改革步伐

由于要素价格改革滞后,我国要素价格长期偏低。要素价格长期偏低:一方面,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导致粗放型增长模式得以延续。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能源的使用效率仅为30%,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则为50%,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这种要素禀赋环境下,依靠廉价要素资源就可以获得利润的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形成了对低价格要素投入的依赖,这显然非长久之计。

2、改变分配格局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可以分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近1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仅占39.7%,比1998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同期营业赢余占比从19%提高到31%,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发达市场经济体,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65%,可见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收入是决定消费最核心的变量,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影响居民消费的扩大。

3、完善产权制度,促进投资

根据新增长理论的观点,一个经济系统要产生持续的增长,就必须要克服回报递减,实现要素回报的递增,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动机,那

 

就是发明和创新。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或技术进步和创业人才引起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一定引起知识或技术进步。因此,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以实现和加速生产力智能化为目标。也就是在选择发展方式时,要以智力资源的开发带动物力资源的开发,以物力资源的开发来保障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两种开发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和快速增长。当然,发明创新投入的增加有赖于产权制度的完善和激励,需要在制度、规则方面做出改进。

4、构建尽量完备的信息渠道,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是调节经济运行矛盾的一般定律。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不灵有一个相同的重要来源,那就是信息不完善和不完全性市场。由于信息不完善与市场不完善,成千上万个企业做出的生产决定,往往容易造成重复生产与无效率,投资决策失误也常常发生。同样的原因,也导致政府不灵。因为直接调控要想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调控者不仅要具备大量信息,即拥有决定做什么的信息,还必须具备有效监管经济过程的能力,包括有效监管经济运作过程与经济结果的能力。然而我国目前的状态表明,无论是在获得真实信息方面,还是在监管经济运作过程与经济结果方面,都未能达到应有状态。因此,在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前提下,构建尽量完备的信息渠道,使得市场主体能够在相对较充分的信息环境下做出决策,也许是提高经济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

5、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创造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

市场分割鼓励了低水平重复投资,区域保护则使低效企业可以长寿长存。国内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这是造成经济低效率、低效益的重要原因。这也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存的二元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有着紧密关联。为此,要知难而进,采取有力举措,鼓励产权流动,特别是跨所有制、跨地区的产权流动,加快国有经济和国内企业的重组调整步伐。               (胡少维)

中国金融创新步伐会有序推进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负责人童道驰20日在香港举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未来会继续支持QDII到海外投资,同时鼓励机构投资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童道驰同时表示,多年来证监会一直在筹备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准备了许多措施,至于何时推出衍生工具关键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定。

[问题]美国金融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发展决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业不能自娱自乐式地发展,必须在信用与杠杆放大风险可控的状态下发展,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慢速度。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从性质上来看是由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需求供应过度造成的;从市场的原因看,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需求供应过度则是由于监管不利以及围绕监管环节失控导致。中国金融与美国金融对实体经济供应过度的阶段完全不同,国内金融业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金融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软肋,所以仍然必须抓住机会,加快发展,注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金融业不能过度创新,但也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压抑创新,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生存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金融创新的双重角色。

[对策]中国内地过去已经批准了一些QDII投资海外,这些QDII有些投资香港市场,有些则投向其他市场。去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有些商业机构海外投资出现亏损,而现在它们则变得较为谨慎。未来政府将会继续支持QDII到海外投资,鼓励QDII发展,鼓励它们在投资前进行尽职调查。当然具体投资决定需要商业机构自己做出,由它们自行选择投资时间。

同时,多年来证监会一直在筹备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准备了许多措施。内地资本市场肯定要有金融衍生工具,当然在此过程中,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投资者的利益。具体什么时候推出则将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

总的讲,中国金融创新步伐会有序推进,不会因全球金融风暴而停止步伐。要不断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发挥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规避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冲击。一是正确处理加强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形成监管和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在创新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金融市场工具,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加强各类金融市场间的联动,促进各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将加大

人民银行党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特别强调拓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范围,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持的手段和方式。2009116日,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马德伦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专题座谈会,邀请中央和北京市文化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在京文化创意企业的代表,听取他们对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问题]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文

 

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低;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到位,许多拥有优质产业资源的单位还是事业体制,市场主体数量少;现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由文化人创办和经营,缺乏经营管理和资金融通的专业知识,尚未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盈利模式不清晰。另一方面,就金融支持而言,目前文化产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积极性。另外,文化创意产业有形资本较少,还款来源不明确,市场价值不确定,商誉、声望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难以评估,也是导致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对策]我们用市场化的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样也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精神文化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文化是调节人们情绪和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加大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力度,既能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又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文化是人们的重要需求,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媒介,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特点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诸多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成功联袂的案例,证明将金融服务领域拓展到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在2005年和2006年两度为华谊兄弟投资公司拍摄《夜宴》、《功夫之王》提供担保融资;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拍摄贷款5000万元,开创了无质押贷款先例;工商银行2008年对主要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余额350多亿元。湖南广电网络进行数字化转换获得了33亿元银团贷款;中影集团公司还发行了5亿元企业债券。这些有益的尝试不仅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也促使其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运营的规范化水平。

金融部门提出要创新融资方式,制定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特征的信贷政策,丰富融资品种。工商银行表示要研究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和电影(视)制作权的质押方式,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深圳发展银行表示要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文化管理部门表示要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更多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降低税收成本也是减税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理论上说,减税是增加总需求的最重要和最有效手段,是应付经济衰退的不二法门,而在公众收入预期下降时,通过减税提高居民收入,对拉动消费比之财政投资更有效果。

至今,中国的财政支出还是一个大杂烩,除了必需的公共物品外,还存在大量的私人物品,所以,虽然近年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率都在20%以上,财政部门仍觉钱不够花,因为公共物品是有界限的,私人物品却是个无底洞,多少钱都填不满。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稍微紧一点,就感到难受,如果再减税,就简直雪上加霜了。

近几年,财政部门也在努力,没有一年不说要增加各种民生和基本公共物品支出,这说明,我们正在逐步纠正财政支出的结构性缺陷,但不容否认的是,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每年多达几千亿元的吃喝费、公车支出和出国旅游花费。其实,按照国际口径,政府拿到的收入都属财政收入,而按中国惯例,只有预算收入才称为财政收入。去年中国财政收入大约9万多亿元,这是预算内的,不包括预算外这一块收入不亚于预算内的部分,更不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去年国企利润是1.5万亿元。除了这些,地方政府还有各种名目的收入。全国2008年的GDP大约是30万亿元,如果除去约5万亿元的折旧,政府集中的收入差不多占国内生产净值(GDP减去折旧)的一半。而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比例大致为25%,在这些国家,财政肩负社会保障的重任,社保支出是其财政支出的大头,如果没有社保支出,总体税负还可下降至少三分之一。而我们财政的社会保障严重缺位,如此高的财政收入占比,确有下降的空间。

既然财政收入有大力压缩的空间,而财政支出更有结构性减少的要求,则减税不但必要而且可能。这也是目前大家呼吁大幅减税的理由所在。

不过,在大家关注减税空间以及必要性的同时,我们认为,其实降低税收成本也是减税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成本指的是国家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成本又称税收征收成本,专指税务机构为征税而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税务机关人员费、设备费、办公费以及税法宣传费等;广义的税收成本还包括纳税成本经济成本

我国是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全球税收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显示,按1992年的年报统计,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58%,日本为1.13%,而据有关专家透露,估算中国这一指标近年来已接近8%

降低税收成本并不是简单地压缩税收经费支出,税收体系复杂、税种繁多才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比如,自从1993年国、地税分设以来,两套征管机构的矛盾在10多年的运转中逐日堆积,抢税的斗争一直在继续,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也无形增加。2001年末,国务院发出通知称,决定从2002年起实施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由地方和国家共享地方企业收入所得。自2002年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新登记注册的企事业单位的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但关于新登记注册的企业的解释双方各有一套道理,为此,中央先后下发了6个关于企业所得税界定标准的解释文件,但表述仍不明晰。两套系统并存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税收管理权限不明,导致相互争税、重复征税。而且目前实施的这套税收系统也同时增加了我国税收的征收成本。

因此,在我们关注减税的同时,也应把视角放在税收成本上。改革税收制度体系,减少税种。比如鉴于机构重复设置的低效和不公平,可以考虑两套征收机构合并的可行性等。

扩大内需政策要兼顾结构性改革

当前的焦点集中在今年宏观经济能否在一季度有良好开局。防止一季度经济急剧下滑成了当务之急。从各方的信息来看,这应该能够做到。信贷规模很可能在200812月的基础上进一步高涨,很多会成为投资直接对经济增长构成支撑,同时消费和顺差下降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无疑,这应该归功于宏观调控的果断而有力的转向。这些政策出台及时,防止了悲观预期的蔓延。

现在的问题在于,继续强化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实已有限。财政扩张让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政府推动投资已是竭尽全力,投资规模似乎很难出现出人意料的扩张,除非私人投资得以启动。从最近的信息看,货币政策当局可能认为利率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在最有意义的信贷规模已经放松甚至开始鼓励商业银行增加信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已经是相当宽松的了。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直接归因于总量上的有效需求不足,但其背后是结构失衡。这是共识。总量上的宏观调控在第一阶段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总量刺激解决不了结构性矛盾,结构性问题需要的是体制调整。

现在,总量上的宏观调控几乎已发挥到了极致,而中国经济尚在远离技术前沿的水平上运行,技术前沿是指现有最高技术水平所代表的产出效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着相当明确的发展方向,模仿和学习效应所带来的后发优势将指引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里避开迂回曲折的小路和导致停滞的泥沼。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提供了一个大跨度的比较研究视角,按照调整过的数据,麦迪逊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在1978年以来实现了持续增长,但中国仍是个收入较低的国家。人均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23%,以及韩国的31%;并且,同世界技术前沿相比,具有与中国相同差距的国家都可能实现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的这种走向发达国家的过程可能在未来的20年中得以持续。

而要实现这一持续增长,不仅需要我们逐步跟上世界最新的技术进展,还需要形成一个有效动员和配置物质及人力资本的机制。这只能通过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本来是微观层面的问题,应该由微观主体推动;总量上的刺激主要是一次性的,应该清楚的是,它不会构成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为此:

第一,更加突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工业和农业部门在当前的政策中得到了明确的强调,但服务业未有直接的利好措施。服务业的发展繁荣是经济社会成熟发达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

 

发展,不仅是增加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转型与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服务业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内需不足的重要抓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和投资造成了明显影响,服务业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助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也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反弹复苏。服务业涉及大量新的消费增长点,应成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着力点。此外,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的增加就业功能应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强化。

第二,更快推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没有户籍身份的认同,无论是称农民工打工仔(妹)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均构不成实质尊重。在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具备了在城市定居的各项基本条件,唯一缺少的就是城市户口。很难想象,全盘接受城市生活方式的新一代农村青少年还能够接受父辈们的城乡迁徙。少数特大城市除外,取消城乡户籍现在应该具备可行性,财政也有能力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第三,释放民间创业热情,推动民间金融的自由化。金融支持创业的力度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不增反降。有研究显示,上世纪80年代农村地区给农户的贷款占农户收入的比例,要比90年代的同口径数据高很多;并且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是1112,但到了90年代就变成了13甚至更高。金融压抑的结果是农村创业土壤的盐碱化,只能外出从事简单劳务。民间创业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形成良性的城乡互动关系,户籍门槛的取消也不一定造成城市部门不堪重负,因为农村同样存在大量创业和就业机会。

财政部要求做好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针对前一阶段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中反映的涉及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改进工作,促进加强管理。

通知要求,对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组织协调不力、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的,要指导和督促其提高认识,尽快建立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对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投资资金缺口较大的,以及分解下达的项目与中央投资计划、预算不一致的,要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按现行规定处理;要严格资金投向,保证新增中央投资按规定投资方向落实到位;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对财政政策理解模糊的,要及时作出政策解释,确保各项财政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财政部表示,2009年中央投入的资金量将更大,工程项目将更多,财政部将选择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以及投资规模大影响面广的重点项目,组织开展上下联动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将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违反规定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等行为,从严查处在项目实施和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挤占等违法违纪问题。

两部委通知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严禁变相加价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的通知指出,防止生产环节、消费环节变相加价,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不得以配置调整、收取提车费等名目进行变相加价。

通知要求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和稳定市场秩序,防止生产环节、消费环节变相加价,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不得以配置调整、收取提车费等名目进行变相加价,确保消费者真正受益。二是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满足汽车消费者需求。三是汽车经销商要和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保证相关汽车商品货源充足。四是汽车生产、流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为扩大汽车消费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指出,调整车辆购置税是稳定汽车市场、振兴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工业、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大车辆购置税调整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要保证汽车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汽车消费者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可依法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汽车行业中介组织和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要密切关注和了解汽车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及时向工业、商务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和政策措施建议。

证监会明确上市银行可申请从事债券交易

中国证监会119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后,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从事债券交易。

根据《通知》,在试点期间,商业银行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从事国债、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品种的现券交易以及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品种交易。

在取得试点经验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参与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范围,以及扩大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从事相关债券业务的范围。

同时,证券交易所应当依据相应的业务规则,向相关商业银行提供债券专用席位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并为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活动提供安全和便利的业务环境。

为了更好的推动上市银行参与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建立联席监管制度,对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进行监管。

保监会进一步厘清财险投资型产品精算依据

中国保监会进一步厘清财险投资型产品精算依据,规范分红保险财务报告编报规则。为加强对财产保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监管,强化准备金评估工作并及时准确反映财产保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经营状况,保监会120日就加强财产保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精算工作的有关要求下发了专门通知。通知于今年71日起正式施行。

通知规定,财产保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分为预定收益型产品和非预定收益型产品,其中预定收益型产品又分为固定收益型产品和利率连动型产品。固定收益型产品在保险合同中事先约定固定的收益率;利率连动型产品在保险合同中事先约定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的收益率。

另外,为提高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同时适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中国保监会120日专门发布《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编报规则》,要求各公司真实公允地反映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盈利状况。

按照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声明部分中必须披露对专题财务报告所载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的保证和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保险公司应当以表格形式披露所经营分红保险产品名称、每一产品的开办时间、销售范围、经营状态(停售/在售)、定价利率、红利来源、分红方式、资金是否单独运用、是否转移保险风险等内容。

保监会强调不得以共保体形式分割交强险市场

针对个别地区保险行业协会等组织以组建新车共保体等形式对机动车辆保险市场进行分割或分配,对个别公司的交强险或商业车险业务进行限制的情况,保监会18日专门发布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严格遵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具有交强险业务经营资格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交强险。

通知指出,对于经保监会批准获得交强险业务经营资格的保险公司,非经保监会或保监局依法撤销或限制其交强险业务资质,任何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不得擅自以任何理由限制其经营交强险业务。此外,对于交强险之外的商业车险业务,各财产保险公司要按照自愿投保原则,保障投保人的自主选择权。投保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主选择投保公司和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要严格按照报批的条款费率承保。各地不得通过市场份额分割或分配的方式承保机动车辆保险。

关于遏制保险中介机构挪用侵占保费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发布

保监会的通知指出,近年来,各地连续发生数起保险中介机构挪用侵占保费案件,引起消费者严重不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规范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收取保费业务管理,严厉打击保险中介机构挪用侵占保费违法违规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险公司应把委托保险代理机构收取保费的风险管控作为中介业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保监会加强应收保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代理机构代收保费的风险监测,及时催收逾期未交保费,并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和外部合同,形成长效机制,化解风险隐患。

二、保险中介机构应严格按照保险法律法规,设立和管理代收保费账户、客户资金专用账户,规范保费代收和交付行为,按期履行合同义务,防止最初的违规和违约行为逐步演变为触犯刑事法律的严重违法行为。

三、各保监局要依法从重从快处理中介业务管控不力、引发或者纵容挪用侵占保费行为的保险公司和挪用、截留保费的保险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对恶意挪用侵占保费、涉嫌经济犯罪的,要移交公安机关等单位。要通过典型案件处理,增强威慑力,防止保险中介机构挪用保费成为行业潜规则。

四、各保监局如发现保险公司以委托代理机构收取的保费未到账为由,拒绝承担保险合同义务,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应予以严惩。

五、各保监局要从源头抓起,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和完善委托保险代理机构收取保费业务的管理。要强化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的监测预警,定期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查找中介机构挪用侵占保费等风险隐患,及时跟进和处理,防止恶意违法案件频发。

保监会要求投连险账户需定期发布投资报告

中国保监会近日就《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办法包括总则、信息披露材料管理、投资连结保险信息披露、万能保险信息披露、分红保险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七章三十七条。

办法在总则中特别明确,保险公司销售新型产品,应当在客户确认栏载明"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了解本产品的特点和保险合同利益的不确定性,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的语句,并要求投保人亲笔抄录后签名。

办法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本公司新型产品经营成果与其他保险公司进行比较,也不得将新型产品与银行储蓄、基金、国债等其他金融产品进行对比。保险公司应当对购买一年期以上新型产品的投保人实行100%回访。

办法同时明确规定,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的产品说明书必须包括风险提示、产品基本特征、利益演示、犹豫期及退保等内容,投连险产品还要有投资账户情况说明,万能险要有保单账户价值情况说明,分红险要有红利及红利分配说明。

就投资连结保险,办法规定,开办投资连结保险的保险公司应当至少每周一次在公司网站或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公众媒体上公告投资账户单位价格;应当在公司网站上保留至少最近10年的投资账户单位价格历史信息,运作时间不足10年的,应当保留全部历史信息。

办法还明确,开办投资连结保险的保险公司,应当至少每半年一次在公司网站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公众媒体上发布信息公告。信息公告的内容包括:各投资账户简介,包括投资策略、主要投资工具及各类资产比例;各投资账户财务状况的简要说明;过去5年各投资账户的回报率,投资账户设立不足5年的,为设立期间各年的投资回报率;报告期末各投资账户的实际资产组合;报告期内投资账户投资政策的变动及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

全总通知要求切实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

全国总工会11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切实做好当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

《通知》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返乡回流,农民工就业和生活中的各项权益问题开始显现。为此,《通知》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农民工权益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维权工作;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并切实推动国家给予农民工就业的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2009年争取在劳务输入或输出大省建立一批农民工培训基地,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跨地域劳务输出等一条龙服务;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工会法律援助要关口前移,加大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农民工利益诉求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帮助困难农民工妥善处理劳动纠纷;要加大帮扶救助力度,积极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困难农民工排忧解难;继续做好组织农民工入会和会籍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力争2009年全国净增农民工会员500万人以上。同时大力推广和完善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会员会籍管理制度,畅通农民工会籍接转渠道,方便农民工入会和保留会籍;各级工会要切实把做好当前农民工维权工作作为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增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实效。

财政部明确非人民币货币缴纳房产税需折合成人民币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说,根据20081231日国务院发布的第546号令,自20091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组织以及外籍个人(包括港澳台资企业和组织以及华侨、港澳台同胞,以下统称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缴纳房产税。为做好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房产税征收工作,财政部通知要求:

一、自200911日起,对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的房产征收房产税,在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征收管理等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及有关规定执行。各地要及时了解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房产税的征收情况,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二、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的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在缴纳房产税时,均应将其根据记账本位币计算的税款按照缴款上月最后一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

三、房产税由房产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其征收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工商总局出台五项措施支持流通企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出台五项措施,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支持流通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这五项措施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在企业登记中开辟绿色通道,对兼并登记申请实行专人专件办理,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理注册登记;当场不能办理的,要一次告知需补办的手续,跟踪服务。

除有特殊规定外,流通服务业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资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企业名称远程核准和企业远程核准登记试点,试行企业登记材料网上预审,推进电子登记和网上年检工作进程。

简化程序、放宽准入,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股权出质登记在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积极作用。积极办理股权出质登记,认真做好动产抵押登记工作,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扩宽渠道。

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设定,一些部门和地方自行设定的服务业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律停止执行。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