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

2024-07-16 来源:易榕旅网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1

颜建辉,现年41岁,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内科学副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自1998年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湘南学院及附属医院从事临床与临床教学工作。他为人正直、诚恳,与同事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工作勤劳、严谨务实,17年以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优秀事迹多次登报报道。

勤奋好学,爱岗敬业

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在临床工作中,该同志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致全面,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他认真耐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杏林学子,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临床医生。他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及业务水平,掌握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正是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让他在脑血管疾病、老年疑难综合性疾病诊治、脑血管介入及脑出血微创中颇有建树,熟练掌握了脑血管疾病诊治及介入、微创手术治疗,年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脑出血微创手术200台次以上,在我院开展多项脑血管新技术。因工作完成出色,深受大家好评,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如:中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郴州市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郴州市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颜建辉同志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也很出色。他善于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科研,近年来,他主持了2项省级科研、教改课题、3项院级科研课题,参与省、厅、市级科研课题共4项,发表CSCD第一作者文章4篇,在省级、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承担《内科学》、《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约20余人次,使他们达到了临床实习和进修的目的,熟悉并能胜任临床工作。20__年—20__年,每年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0__年,为了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他指导成立了临床医学系科研团队,培养出许多名优秀科研人才。20__年,他参与组建的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义诊团队被湖南省共青团评为“湖南省芙蓉学子百强精英项目”。

关爱病人,忠于职守

颜建辉同志勤修医德,勇于创新。本着“我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的想法,不管是否是自己值班,他常常到医院查看病区病人,无论是患者、同事还是家属,只要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颜医生就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患者都说,看到颜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不管正常上班还是轮休,他都是第一个到医院的,有时同事有急事,一个电话不管是代班还是接收急诊病人,总是随叫随到,从无半点怨言。他所负责的许多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时,他都不会退缩,夜以继日守在科室,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每一位病人转危为安。20__年3月,他兼任综合老年内科主任以来,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住院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有限情况下,科室发展遇到困难,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勤”字当先,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耐心安抚住院患者,并没有因为条件限制就降低医疗水平。科室从原来的30余张床位发展到现在50余张,治愈出院的患者不计其数,科室医护人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20__年2月,因工作业绩突出,他荣获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十佳医生”荣誉称号及“绩效贡献”奖。

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颜建辉同志无私奉献,廉洁行医。20__年的某一天,急诊送来一位何姓老年脑出血患者,意识昏迷,由于患者是一名环卫工人,发病时倒在马路边,被120紧急送来医院。他接到病人后,只说了一句:“救人要紧,别等她家人来了,住院费我先帮他垫着。”正因为他的热心、果敢,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治疗。联系上患者家属后,家属得知事情经过,非常感动,把垫付的住院费还上,并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在他身上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遇到医疗费用不足的患者,他经常帮人垫付,生活困难的患者跟他诉苦,他也会慷慨相助。同事都笑他,说他太相信陌生人,容易吃亏,但他一笑置之:“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值。”不久之后,病人及家属都会把钱如数还上。他始终坚持为病人着想,坚持为病人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为金钱所动,不开大处方、不收病人红包,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廉洁行医的榜样,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属送来红包,他实在拒绝不过,只好先收下,等家属走后,将红包费用交在患者医院账户上抵住院治疗费用。患者出院时,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患者及家属,大家纷纷称赞:这样的医生让我们放心。在医疗环境如此严峻,医闹、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形势下,颜建辉同志能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并且从医多年,所在科室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差错事故,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这实在让人称赞。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颜建辉同志在17年多的行医生涯中,用他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作了对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2

__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__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功率达98%。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__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冷晶体液时,__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温血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__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2009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__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__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__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优秀医生先进事迹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0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类积极推广应用,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内科医生感人事迹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__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06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3

他叫梁连明,是永州双牌县理家坪乡车龙村村医,自2008年8月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10多年来,他在村医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为保障村民健康,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他2012年度被评为县“优秀乡村医生”,2019年度被评为双牌县“好医德好医术好医生”三好医生,2020年被评为湖南最美乡村医生。

勤学苦钻,强健服务本领。他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把强健服务本领作为工作出发点,把看得准病、治得好病作为学习的原动力,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博览医学群书。通过学习,他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使村民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

迎寒冒署,守护一方安康。他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从医十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通过他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使许多患者重拾生的希望,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魔之痛。他是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的一位好医生。

2017年腊月十八日,梁连明因车祸左脚跟骨骨折,腊月二十四吃晚饭的时间,一位90多岁的老人突然出理发热头痛、怕冷、全身发抖,由于只有儿媳一人在家照顾老人,无法将老人送至村卫生室,他接到电话问清病情后,顾不上吃饭,立即整理药品,背上出诊箱,拄着拐杖,让爱人开着女式摩托车将他送至病人家,及时为老人诊治,直至老人病情得到缓解后,才疲惫地离开。

80多岁的余老患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多年,于2018年12月底一个深夜突然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病情非常严重,家属来电,把他从睡梦中唤醒,他立马起床,备齐药品,背起出诊箱,带着氧气袋,迎着寒风,骑着摩托车直奔他家。经过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后,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

这只是梁连明医生从医十余年来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他共出诊1万余次,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常常为其免费治疗,十余年来,共为贫困患者免收治疗费近4.0万元。面对危重患者需要送上级医院治疗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他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治,从医以来,共护送危重患者100余人次。他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为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他付出的是艰辛,得到的是全村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他值了!

夙夜在公,严防疫情输入。他既是一名乡村医生,也是车龙村一党支部书记。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他一直与其他村干部一道,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日夜兼程。以护佑全村百姓的大爱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健康的“防护墙”。

今年春节期间,从武汉回村共有13人,这13人成了他最深深的牵挂,尽管对他们实行了居家隔离,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为了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保障大家的安康,他每天两次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给村民宣讲自我防护知识。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返乡人员赵某某出现发热、咳嗽现象,他凭着医生的职业敏感,第一时间告诉赵某及其家属居家隔离,同时迅速将情况向乡党委及卫生院作了汇报,并配合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赵某及其家属进行了采样检测,得到检测阴性结果后,才放下悬着的心。事后,大家问他“你不害怕吗?”,“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他的响亮回答,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乡村医生的责任担当。

13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请示上级部门,村里对这13名同志延长隔离7天。时间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他逐户做细思想工作,逐一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为其购买和运送生活用品和食品,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人文关怀,及时消除了武汉返乡人员的思想顾虑。在返乡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全村新冠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保障了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稳定。

进村入户,做实公卫服务。为全村250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对本村207名老人、84名高血压患者、16名糖尿病患者、7名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做到了随时体检、定时面访、定期看护。每年配合卫生院医护人员为20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为老年人构筑了动态健康保护平台。

积极配合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普查工作,近三年来,共免费检查村育龄妇女400人次;加强了对0-6岁儿童系统管理,共管理全村0-6岁儿童171人,切实做到了无漏登、无漏管现象。特别是对全村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做到了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儿童每到接种时间点时,他都坚持每次亲自上门通知接种对象到卫生院按时接种疫苗,并认真开展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积极配合乡村干部,动员村民主动参保,确保了全村每年农合参保率达到了100%。

作为一名党员,他一以贯之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人民至上理念坚定。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人民健康至上初心牢固,他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消除病痛,用他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不愧为村民的健康“守护神”。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4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5

王森鑫,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王森鑫同志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王森鑫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王森鑫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王森鑫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王森鑫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王森鑫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王森鑫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王森鑫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王森鑫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

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王森鑫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2000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王森鑫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王森鑫助残、救灾捐款达20多次,计8000多元,捐赠衣物100余件,便民义诊服务150多次,免费义诊群众2万多人次,帮扶困难村民6户,帮助贫困大学生11名,资助资金6万元。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王森鑫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王森鑫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6

王芳,女,__年2月3日出生,利津街道后张村一名乡村医生。__年6月1日走上了乡村医生这条道路,一直从事农村基础卫生服务工作。26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健康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仅能从身体上给病人解除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带来安慰,所以王芳自工作以来就将能够给予人民群众健康作为最大的工作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工作中她一直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医院药库进药,不乱渠道进药,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并且在收费单据上让病人签字或按手印,让群众放心就医,一丝不苟地为辖区内服务的五个行政村3867名群众提供了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者父母心,她对前来看病的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地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时时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心诊治每一位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防医疗事故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有时候刚端起饭碗,就被病人叫走了,就是大年初一也没有清闲过,更谈不上节假日了。曾经有人问她:你这没日没夜的忙活,图个啥?又挣不到多少钱,有啥意思啊!她却笑了,她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凭一个人的良心!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她是一个在平凡医疗岗位上工作的乡村医生,她奉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优质服务的核心便是“爱”。的确我们不难想象,一位身患疾病失落的病人,他是多么渴望能得到别人,尤其是医生的重视和关爱啊!这种重视和关爱无疑是一味难得的良药,能帮助别人从精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用信心和毅力去战胜病魔。语言,充满温暖和爱心的语言,它虽然不是药物,但事实上取能起到一般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面对病人一声体贴的问候,宛如一股暖流沁人心扉,刹那间让病人感到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安慰和莫大的鼓励。她在卫生室工作,接触的大多数是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和老年人,所以除了医疗技术要过硬外,还有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在这方面,她深有感受。

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她利用多渠道进行健康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对村民进行健康指导,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及张贴健康教育图片。她的村卫生室管辖着五个行政村,服务总人口为3867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450人,高血压260人,糖尿病108人,脑卒中13人,冠心病10人,针对以上情况,她每个季度对重点人群进行血糖、血压的检测,并且对每个患者都一一打电话通知:“您好张大爷,我是王芳啊,咱们这个季度又要测血压和血糖了,明天早晨一定空腹来,我给你量一量,测一测,你的血糖上次测量的数据偏高,给你调整用药有半个月了,咱们明天早上测测吧!”,“李大娘您好,你要的复方丹参滴丸我刚从医院药库给你提来了,你有空就过来拿吧,哦,没时间,没事要不你在家等着,我给你送过去吧,你可别着急我马上给您送到”。她们村65岁的患糖尿病15年引起并发症导致双眼失明,现在生活不能自理,每次测血糖,量血压她都是上门服务,并且鼓励老人,要树立信心,给他讲很多病例,让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更让他树立起生存的希望。这就是她每天的工作。

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居民的首诊医生,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预约转诊、健康管理等联系协同的健康服务。就在前几天夜里,大概是1:30左右,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她惊醒,她打开手机后就听到对方传来的是“快点,快来”的急促求救声,出于职业的敏锐,顾不得夜多深、天多冷,她拿起药箱,带上听诊器、血压表,骑上电动车飞快的来到病号家里。病人叫王维春,男,79岁,半夜起床去厕所,突然摔倒,口吐白沫,并不时左侧肢体出现抽搐,她立即给病人测了血压,血压是180/120mmHg,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凭她的经验告诉家属应该是脑出血,应当立即上院。没等家人反应,她已联系了120急救中心,在不到30分钟,120把病人接走,直接到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很顺利也很成功。20天后病人好转出院,其家属拉着王芳的手眼角闪着感激的泪花说:“好孩子,多亏你了”,她欣慰的笑了。居民的健康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快乐,村卫生室就像一个大家庭,她们的服务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村民的心中。

回首走过的路,苦辣酸甜,她用爱把它酿成了蜜一样的甜,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她是健康的守卫者,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她最大的心愿。她积极组织讲座,宣传疾病防控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别看她的工作琐碎,但却承载着村民的健康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不以善小而不为,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尽自己所能为村民消除疾病,通过不断努力,她所在的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的称号,2007年11月,她荣幸当选为利津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她的愿望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奉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村民的心中,把健康与和谐留在村民家中,怀着感情对群众,带着激情干工作,用心服务,实现自身价值!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__,是__市中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院骨科主任__的先进事迹,我汇报的题目是《好医生__》。

提起__主任,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人不夸他好,他的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的好,似陈年酒酿,越品越香。自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医院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用真心与大爱做一名患者满意的好医生。

跟着__主任工作,使我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__主任平时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学习。每遇疑难病例、复杂手术,他时常翻阅资料,反复推敲到深夜。他的治疗方法突出中医特色,善长中医正骨手法和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他自创消肿止痛膏、接骨续损膏等配方,供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他的骨科多项手术做得漂亮,造诣很深。

有一次,一位患者慕名找到__主任,他因腰痛伴双腿无力,行走困难,曾到处求医、治疗,花费了巨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下肢几乎瘫痪,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因为久治不愈,患者住院后信心不足,心情烦躁,__主任多次到病房安慰鼓励,使患者的情绪安定下来。与此同时,__主任认真查阅患者厚厚的一叠影像学图片和就诊资料,组织全科室人员对患者的症状展开讨论,通过综合分析和脊髓造影,最终断定是因为脊髓受压所导致。

内行人都知道,人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髓腔里都是神经与纤细的血管,要摘除椎管里的肿物,谈何容易?做还是不做?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遇到这么复杂和凶险的手术,本可以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可是我们的__主任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在他们家属再三请求下,毅然承担了手术的责任。

那天上午9点整,病人被推进手术室。我是一名新手,没有机会进入手术室观摩__主任精彩的医术,只好陪着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2个小时、3个小时、6小时过去了,从手术室推出来的病人一个又一个,可就是没有我们等待的患者。他们的家属紧张的握着我的手,不断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是呀,此时此刻我确实不知道手术是否成功,也不知道手术室里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我们的__主任患有梨状肌综合症,站着做6个小时的手术,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也清晰记得,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我们的主任还没有吃午饭呀。

3点30分,手术室的门徐徐打开,病人被推出了手术室。__主任右手撑着腰,拖着双腿,移步到手术室外,疲倦的脸上露出微笑,轻轻地说了句“靓呀。”听到__主任一句“靓呀,”我高兴地一把抱住__主任跳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他手术成功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我们__主任还是一心只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他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20__年的大年三十,__主任腰腿痛得厉害,不得不回家休息,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和家人吃个团年饭,偏偏急诊科来电话,说有个患者因车祸小腿骨折急需手术。__主任放下筷子就想走,可一阵刺心的疼痛使他差点栽倒。妻子知道他丈夫的脾气,此刻劝阻肯定无效,只好叫儿子骑摩托车送他。__主任在助手的搀扶下进了手术室,这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__的除夕比较冷,可护士还数次帮他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直到凌晨四点多完成手术,又痛又累的__主任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

__主任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他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广东医生的大爱情怀!

__主任不仅是患者的好医生,还是他们的好朋友。跟着__主任学习的日子长了,我渐渐发现,在__主任的患者群体中,多数是贫困的患者群体,他的手机24小时开着,他的手机号随时告知任何一个患者,他的微笑常年挂在嘴角,成为千百个患者的“定心丸”。

__主任有一位特殊的老友,是一位在附近种菜的民工,总是亲切地叫他“老罗”,因腰椎手术住院期间没钱交费,几次面临停药,都是__主任从家里拿来现金帮他度过难关,因为经济条件差没钱住院,只能回家休养,__主任多次亲自到他家里探望,还为他买上需要的药品,在这位菜农心里,早已把老罗当做最亲的人了。十几年过去了,每次蔬菜成熟的时候,他总是仔细地绑好一把自己种的青菜,洗得干干净净的,亲自送到__主任家里,__主任也经常去菜园里帮老友锄地,他很自豪地说“我还下过乡呢,是个好手!”听说__主任给菜农垫付了4000多元医药费后,我觉得他很了不起,他却笑笑说:“哎,不算什么,一个菜农能有多少钱来看病啊。”从一个普通医生到骨科专家,他一路走来,记不清救治过多少患者,听到过多少发自肺腑的感谢,患者送锦旗最多的医生,总是__主任。

__主任还是我们骨科的好家长,在科室里,__主任对下属就像兄弟姐妹,和风细雨,真诚相待。但他也有发火的时候,那是几年前,他发现个别新医生给患者开了大处方,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他严厉批评当事者,并且按制度扣除相应的奖金,同时,他以管理不善为由,对自己也作了罚款处理。在他的带领下,骨科整个团队形成了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处处为患者着想、细心为患者服务的好风气。小刘护士长期受__主任的委托,一直在暗中帮他做一件事,就是保管患者亲属手术前送来的红包,并在手术后悄悄“完璧归赵”,退还给他们……

“丹心一片如天使,白衣高洁蕴深情”。这是一位患者对__主任这名好医生的高度评价。从__主任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雷锋精神”,什么叫“广东医生”!

谢谢大家!

“十佳医生”评选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精选篇8

李有忠,男,1955年生人,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平度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兼任潍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学理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兼任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有忠个性憨厚,为人正直、诚实,与人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工作作风朴实,勤劳、严谨务实。四十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医疗技术,优秀的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及患者的称赞。连续多年荣获青岛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终身中医药优秀人才。平度市、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6年始担任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以来,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自1998年始连续几届被评选为青岛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医示范门诊”;“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特色专科”;“山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青岛市县市级综合医院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连续多年被我院及青岛市卫生局评选为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一、刻苦努力钻业务,苦练医术为病人

李有忠出身于中医世家,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立志,长大后象前辈一样为病人解除疾苦。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至潍坊市益都卫校任教,校园环境虽然优雅,但心中总觉不能亲手为病人解除疾苦而少了点什么,于1980年毅然决然地调回平度市人民医院,跟随其父——平度市名老中医李从惠先生学习,深得其传。1980年冬参加潍坊市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学习1年。1983年到潍坊市中医院跟随潍坊名医郝怀清主任医师学习1年。20__年又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跟随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路志正、薛伯寿、冯兴华等老师学习,得到其亲自教诲。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名医医案、各家著论,认真阅读有关医学杂志,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很多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缠绕。如崔家集镇崔家庄村崔某,是一名16岁的在校女学生,上体育课时发现自己身体出的汗为红色,后连续2个月一直持续不断,且症状越来越严重,穿的白色衬衫染成了血色,四处求医问药,一筹莫展,最后找到了李有忠主任,他凭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明确诊断为“血汗症”,运用中药汤剂先后治疗20天而痊愈。东阁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的张女士,持续高烧一周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疼痛,皮肤呈现皮疹,输液服药未见丝毫改善,慕名找到李主任,在详细询问病情,细致查体后,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运用中西两法治疗,12天后痊愈。同和街道办事处贝赫切特病患者宋某,突然右下腹剧烈疼痛、发烧,被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收住普外科准备手术治疗,李有忠会诊后确诊为血管炎血管栓塞所致,即刻转入中医病房,予以激素冲击和抗凝治疗,7天后痊愈,免去一刀之苦。中医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他通过认真研讨和外出学习,率先在平度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免疫病,于20__年在中医科的基础上,创建了风湿免疫科,使很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很多患者深受其害,李有忠同志查阅了大量文献,从浩瀚的中医药堆里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创立了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于1997年在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科研立项,至今使一千多名患者得到了治愈。运用自拟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农村,有很多中老年人因长期劳作,患上了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痛苦异常,活动受限,自1984年始,李有忠运用自创的透骨止痛消肿汤熏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至今使2万多名患者得到了很好治疗。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善于总结临床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其原因,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了《自拟宣敛平喘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的研究,获平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院内科技成果十二项。86年发表的《我治酒后胃痛》获首届山东省齐鲁杯优秀论文奖、98年发表的《祛瘀止痛消肿汤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获青岛市中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先后在国家、省、市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二、仁爱之心,服务病人

李有忠同志经常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躁、焦虑、抑郁。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李有忠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方便病人早上班,晚下班。病房工作时,经常遇到门诊病人到了下班时间赶来求诊,他毫无怨言地重新穿上隔离衣为病人诊治。

家住平度市麻兰镇70多岁的农民张某,膝下无儿女,因肠梗阻住进了平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次常规会诊后,结识了李有忠,从此与李有忠结下了深深的医患情缘。老人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来回看病连公交汽车都舍不得坐,25公里的路程,都是由老伴骑自行车带着老人慢慢过来。几乎每次复诊都到了下班时间才能赶到。可李有忠从不推诿,不管多晚,总是细心地扶老人坐下,倒一杯热水,认真细致地给老人看病。九年内,坚持给病人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还有很多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出门容易感冒、摔伤,李有忠便利用休息时间,到病人家中为老人诊治,社区里的姜大娘、于大婶、张大爷等等,都是他上门服务的对象,老人们感激不已。有时病人来院看病,取药时发现钱不够,离家又远,李有忠经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垫付药费,以免耽误病人的治疗,体现着一名医生的仁爱之心。

李有忠属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并不富裕,但在20__年崔召小学改建时,积极捐款一千元,后又到张舍镇看望养老院老人捐款400元,救助贫困学生捐款500元,带领中医儿科党支部全体党员为崔家集镇贫困学子荆某捐款。

三、廉洁行医,用实际行动诠释良好医德

“带着感情下病房,凭着良心开处方”是李有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这些年来中医科医护人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他告诫科内年轻大夫们说:“医生只有热情为患者服务的义务,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权利”。本着这种态度,李有忠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总会左掂量右思考,中药?西药?还是中西医结合?怎样达到既保证疗效,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于是在他的处方中为节省费用又达到良好的疗效,常常用便宜的三棱、莪术代替价格较高的炮山甲,用枇杷叶代替川贝。

许多病情严重的病人住进了中医科病房,经李有忠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后,有些家属表示感激之余邀请其吃顿饭或塞一个红包之类的,都被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不容易,治病花费不少,回家康复还需调养,要多为病人着想啊!千万别为一些蝇头小利,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丢弃了医生的医德!

李有忠从医40年来,情系患者,真情服务,无怨无悔,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事迹,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广大患者的心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真心拥戴,20__年被评为平度市十佳服务明星,其事迹在平度日报和广播电台进行了大篇幅宣传和报道。

李有忠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上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