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别人,是一种最珍贵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尊重别人,是沟通心灵的一把钥匙;尊重别人,是连结友谊的一座桥梁;尊重别人,是维系和谐关系的一条纽带。
尊重别人,是沟通心灵的一把钥匙。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当年的孔融还不到10岁,便懂得尊老爱幼,是个惹人喜欢的小孩。一天,妈妈端上梨子,先让最年幼的他先挑选梨子,结果他拿了一个其中最小的梨子。家人很是不解,他的解释则是;我最小,当然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大人们和哥哥姐姐吃。连这么年幼的孩子都懂得尊重别人,可见他的心灵是多么得美好。
尊重别人,是连结友谊的一座桥梁。一段美好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松下让主厨过来的原因是为了向他解释。松下对主厨说:“你所烹调的牛排,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经80岁,胃口大不如以前。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送回厨房,心里会难过。”主厨听完后立即握住了松下的手。后来,两人成为了一对好朋友,而松下的客人则更喜欢与他做生意了。正因为松下幸之助的尊重别人,他才赢得了友谊以及更多的财富。
尊重别人,是维系和谐关系的一条纽带。有一年,外国使者来访中国。周恩来总理带着他们几个到处参观,介绍着中国的悠久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但有些外国使者常常不怀好意,总想损一损当时还比较落后的中国。其中有一位外国使者说道:“有件事情我很是不解,我看中国人走路总是眼睛看着地下走路,而我们美国人都是昂着头向前走。”这明显是一种挑衅,也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不尊重。周总理不卑不亢而面带微笑地回敬道:“那是因为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而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顿时,一阵冷寂和尴尬,那位外国使者哑口无言,他不得不佩服周总理的睿智。周总理的回答,既给予对方以回击,又维护了我们的尊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一个启发,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你必须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在尊重的世界里,打开自己美好的心灵,与人为善,维持一段段美好的关系,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
我们之中,可能有许多家长会查看孩子的手机短信、电脑聊天记录、抽屉、书包等,也许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撒谎或隐瞒在学校、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了吗?这样的话,那就错了。记得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消息:一个女孩,因为她妈妈在检查她的抽屉时看见了一封一位男同学给她写的信,一封异性同学写的信在家长眼里就是所谓的“情书”,就是这样,那个女孩把她的妈妈告上了法院。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我们孩子也是有隐私的。大的方面来讲,孩子的隐私也是隐私,侵犯他人隐私就是犯法;小的方面来讲,孩子得不到尊重,她又怎么能学会去尊重别人。
除了家长,我们也因该尊重同学的隐私,不因该没有经过同学的同意就去翻同学的书包和文具盒,这样也是侵犯他人隐私。就是在前不久,在我们学校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是:在六年级的某个班,一个男生没经过他人的同意就去打开了一位女生的文具盒,看见里面有一张纸条,便打开来看。这张纸条是那位女生写给一位男生的一封充满爱慕的信,那位男生就拿着纸条在班上大声地读起来,那位女生进来,恰巧听见了,把那位男生告上了法院,赔偿了8千多元。特别是女同学,所以,大家以后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后果,不要莽撞行事。
只要大家记住,尊重别人的隐私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也好,学者也好,伟人也好,几乎个个都有说到尊重的问题。十六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则认为:“仁者必敬人”。《礼记》中也有“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记载。
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说法,尊重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个人的幸福感是由许多因素和条件构成的,尊重是其中之一。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是一种双方都希望的、潜意识中期盼的一种幸福的愿望。每一次被他人尊重,被尊重的人就会有一种快感,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激动,也由此会引起被尊重人的尊重他人的欲望。这就是一种幸福感。
追求幸福大概不会没有人不愿意的。有时候追求物质的幸福感来得很强烈,但是这种幸福感消退得也快,或是说持久性比较差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人们常用“刺激”一词来形容它。相对而言,被尊重的幸福感来得不是那么刺激,淡淡地来,但是却是悠然地飘荡在身边,迟迟地不肯散去,使人有一种尊严,一种正气浩然的体味。既然如此,谁又愿意拒绝尊重呢。
尊重是一种真诚,而绝不是虚伪。社会是由各阶层的人群组成的。在社会中,人从事的事业、职业有不同,但是人格却是没有高低贵贱的。一位领袖和一位清洁工,一位科学家与一位小商人,他们的本质首先是自然的人,其次都是社会的人。既然都有社会的属性,那么就会有相互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和交流。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联和交流,从本质上来说,相互之间的尊重,作为一种意思的表达,本身就是存在的,而且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表达不表达,尊重或不尊重。真正的虚伪在这个问题上,是利用尊重的词汇来掩盖心中的阴暗或不恭。显然,这种“尊重”不被尊重的恰恰是他自己。当然也就谈不上幸福感了。
真诚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许多前人、名人、伟人都说过的。我想他们一定比我们更懂得什么是尊重别人和自己被尊重的幸福吧。
惠特曼说过:“藐视别人,就是藐视自己。”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他人,是我们需要。尊重他人,也是自尊需要,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使我们更加快乐!
相信大家都听过燕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吧,晏子个子很矮,楚国想要乘机侮辱他。但最终晏子通过自己的智慧,成功的摆脱了侮辱。孟子说过:“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司马懿保住了池城,他“临辱不惊,遇侮不怒”,是有自尊的表现。对待别人的议论与批评,不要过意的在乎,但应该要做到“有则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就要站在对方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尊重他人,不要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进入通中学,同学们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朋友,有些同学认为,交朋友就应该跟和自己一样学习成绩好,相貌好的人做朋友,这样才有面子。跟长相一般,成绩一般,和自己档次不一样的同学交往,没有面子。
以上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跟学习成绩好、样貌好的人交朋友,是虚荣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的表现,不是自尊的表现。尊重他人,就应该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藐视。
我们要善于尊重他人,做个有自尊的人。首先,要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这样能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其次,尊重他人,要做到善于欣赏和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时,能由衷欣赏和赞美他人优点,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善意的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样,你会发现,有时候,事情发生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是这样子的,原来自己做错了,那么,你的感悟就越多,好像突然之间自己懂得了好多,也长大了。最后,还要做到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不能取笑、歧视他人。
尊重他人,对自己和他人成长的帮助,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尊重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尊重自己,从尊重别人开始。让我们一起尊重别人吧!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再怎么不起眼的生命都理应值得我们去尊重。然而,随着所谓的“时髦”潮流,一部分人的思想却悄悄地发生改变,越来越忽视“尊重”这个词的含义。
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有一支探险队,一次出海救治了一只太平洋海龟,在给海龟做体检的时候,他们意外地发现在海龟的鼻腔中有一根白色的不明物体,于是他们用镊子将其夹出,这个小小的“手术”用了十多分钟就成功了,可探险队员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白色物体竟然是人们常用的吸管,这令关爱野生动物的探险队员深为人类感到羞愧。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立即引发了热议,有人悲愤,也有人同情。可几天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在如此之多的正面评论中,居然有那么几条显得格外刺眼:“海龟好恶心啊!看海龟吸管都不会用,笑死了……”看到这些拿无聊当有趣的话,许多人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然而我想到的是,如果海龟也认字,看到这一幕,怕是心儿凉透吧,因为它的尊严正被无情地践踏,有的人居然还无所谓,其所作所为简直可悲。
这种不尊重生命的行为不仅仅出现在部分成年人身上,连小孩子都开始有类似的趋向,让人痛心。我曾在学校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下课了,同学们意外发现教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蝙蝠。不知道这个小生灵是不是因为受不了夏日的酷暑,飞进教室,歪歪斜斜地撞上了电风扇,掉到了地上。班上竟然随即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甚至有几个胆子大的男生像是胜利将军一般用手将蝙蝠提了起来,从四楼窗户扔了出去。老师看到这一幕也并没有说什么,也许他们认为这无所谓,只是一只蝙蝠罢了,不值得去多看一眼。
如果一开始,人们都尊重野生动物,也许就不会有海龟事件,更不会有在海龟受伤后还有人幸灾乐祸的现象。如果一开始,孩子们选择救助那只小蝙蝠,或者老师提醒学生尊重小生命,那么也许会唤醒彼此心中的那一抹良知。可是……祖先创造“尊重”这个词本来是为了给人类使用,意思是相互敬重,平等相处。但是现在,人们应该明白,尊重并不只属于人类,而是这世间的万物生灵,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哪怕只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或是一只羸弱的蚂蚁。因为我们像兄弟一样共享这唯一的生存环境,都有着存在的价值。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