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急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急性传染性炎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窒”;萎缩性鼻炎是以鼻腔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为主的慢性鼻腔疾患,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相当于中医的“臭鼻症”;过敏性鼻炎又名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以鼻粘膜水肿,粘液腺增生,上皮下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有常年性发作和季节性发作两类,相当于中医的“鼻鼽”。
肺开窍于鼻,鼻炎的发生,与肺经受邪有关。有因外感风寒袭肺,蕴而化热,肺气失宣,客邪上干清窍而致鼻塞。风邪解后,郁热未清,酿为浊液,壅于鼻窍,则发为鼻炎。亦有因肝胆火盛,影响清窍引起鼻炎者。
一、辨证
外感风寒:鼻塞较重,鼻粘膜及鼻甲肿胀,色淡或潮红,流清涕而量多,遇寒加重,鼻音重浊,头痛身疼,无汗,发热轻,恶寒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化热: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多涕,咳嗽痰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肺虚气弱,寒邪犯鼻:先鼻腔发痒,继而胀闷,喷嚏频作,鼻塞,流大量清涕。发病迅速,消失亦快,症状消失后如常态。伴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邪留鼻窍,气滞血瘀:鼻甲肿实,色暗红,鼻塞无歇,涕多或粘白黄稠,嗅觉不敏,音声不畅,咳嗽多痰,耳鸣失聪,舌质红或有瘀点,脉弦细。
二、诊断要点
1.急性鼻炎
(1)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要症状。
(2)根据全身症状和鼻腔检查诊断较易。
(3)须与流感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
2.慢性鼻炎
症状: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为间歇性、交替性,白天及活动时减轻,夜晚及静坐或寒冷时加重。卧床则下侧鼻塞,上侧通气良好。分泌物较多,呈粘液性。肥厚性鼻炎常持续鼻塞,分泌物不多,但为粘脓性,不易排出。且有嗅觉减退,头昏头痛,注意力分散,易于疲劳等。并可继发耳鸣、听力下降及慢性咽炎。
3.萎缩性鼻炎
鼻腔干燥,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不易排出,易于结痂。鼻塞,鼻衄,嗅觉丧失。由于鼻腔宽大,易于遭冷和干燥的空气刺激鼻粘膜,可引起头昏头痛,咽喉部干燥。若鼻内继发感染,细菌生长、繁殖,使蛋白质分解、腐败,可致臭鼻症。邻近组织受累,可引起咽喉痒而燥痛,干咳声嘶,以及耳鸣、听力下降等。
4.过敏性鼻炎
常鼻、软腭、眼部阵发性发痒,或连续反复发作性喷嚏,分泌物多,出现大量清涕。如继发感染,分泌物可呈粘脓性,间歇性、发作性鼻塞,暂时性或持久性嗅觉减退和消失。可伴头昏,头痛,慢性咳嗽,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三、检查
慢性鼻炎:鼻腔检查,单纯性鼻炎双下甲呈暗红色肿胀,用探针触之柔软而显著凹陷,用血管收缩剂后收缩良好。肥厚性鼻炎下甲呈紫红色桑椹样增生,收缩不佳,触诊时下甲坚实而无凹陷。
萎缩性鼻炎:
(1)鼻甲和粘膜萎缩、干燥,并附味臭的痂皮。
(2)鼻腔宽大,有脓性分泌物,鼻臭。
过敏性鼻炎:
(1)患者鼻粘膜常见潮湿、水肿,呈灰蓝色。用探针触之深陷。
(2)用变应原(如室尘、真菌、花粉等)做皮内试验,为阳性。
(3)须与急性鼻炎鉴别。如传染性的无或有;过敏性病史的有或无;全身症状的轻或重;鼻粘膜苍白水肿还是充血红肿;变应原皮试阳性或阴性等。
四、治疗
1.外感风寒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通窍。
处方:肺俞、迎香、列缺、风门、风池。
配穴加减:头痛重者加印堂、太阳。
方义:取肺俞、列缺以宣肺气,利鼻窍;再用迎香以散邪通窍;取风门、风池可祛风散寒,解表通鼻。
操作要点:迎香、印堂、太阳穴用散刺法(下同)。
2.风寒化热
治则:祛风散热,宣肺开窍。
处方:列缺、迎香、合谷、印堂。
方义:肺经的列缺宣肺利窍,配迎香祛风散邪;合谷乃手阳明经穴,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可解表宣肺,开窍利鼻;印堂以散寒解表,通利鼻窍。
3.肺虚气弱,寒邪犯鼻
治则:温补肺气,祛散寒邪。
处方:肺俞、百会、迎香、太渊、风池。
加减:食少便溏,体倦无力,加足三里。
方义:补肺俞、太渊以益肺气;补百会可提补阳气上升,使肺气足以宣发;再用迎香以散邪通窍,合而使肺气得补,邪散滞通;风池以祛散风寒,温通鼻窍。若食少便溏,体倦无力,乃脾气虚弱,胃气不足,加足三里以补益脾胃之气。
4.邪留鼻窍,气滞血瘀
治则:行滞化瘀,通利鼻窍。
处方:上星、通天、迎香、鼻通、太阳、合谷。
加减:耳鸣加外关、听会;咳嗽加孔最、列缺。
操作要点:太阳、上星浅刺,并可放血。
方义:针泻迎香、鼻通可行气活血,通利鼻窍;刺通天施以泻法,可活血通鼻;刺太阳、上星出血以行气活血化瘀;远取合谷调和气血,疏通鼻络。合而有行滞化瘀、通利鼻窍之功。耳呜加外关、听会调和少阳以止鸣;咳嗽加孔最、列缺疏通肺经脉络以止咳。
五、按语
1.蜂毒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较佳,对其他类型的鼻炎应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2.过敏性鼻炎多由肺虚气弱,寒邪犯鼻所致。治以温补肺脏,祛散寒邪为主。治疗时亦可先用足三里或飞扬穴,每周或每月一次。
3.慢性鼻炎多由肺虚感邪而致。邪阻鼻道脉络,可发生气滞血瘀。治以补肺益气,散邪通滞,化瘀利鼻。
4.萎缩性鼻炎以肺、脾虚弱,津液亏损为主。治以养阴润燥,培土生金,重点从本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