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体酮备孕期可以吃吗备孕吃黄体酮的作用

2023-07-18 来源:易榕旅网

怀孕对于大部分的女性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准备要孩子的女性来说,有很多女性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与健康会选择备孕,有不少人会吃黄体酮,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一般黄体酮缺乏的话是需要补充的,那黄体酮备孕期可以吃吗?备孕吃黄体酮的作用?

1、黄体酮备孕期可以吃吗

黄体酮属于处方药,备孕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

女性备孕期间是可以吃黄体酮的,备孕期间适当补充黄体酮能有效地预防孕期由于黄体酮不足而导致的流产,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要注意,补充黄体酮的前提是你自己本身黄体酮不足,如果黄体酮本来就正常的话是没有必要再补充黄体酮的。

2、备孕怎么补充黄体酮

黄体酮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如果经过激素六项检查后,确诊的确属于黄体功能不足者,为了受孕可从基础体温上升的3-4天注射黄体酮,并不间断使用9-10周,直到母体可自然分泌孕酮为止。

注意:首先必须弄清楚是否缺乏黄体酮,黄体酮具有副作用,要慎用黄体酮,在孕酮缺乏的正常情况下使用黄体酮不会带来危险。

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对黄体分泌不足、孕酮缺乏引起的先兆流产是有用的,但是黄体酮保胎的使用面是很有限的。

3、备孕吃黄体酮的作用

1.促进催乳素释放

口服5~10g甲地孕酮可造成泌乳,大剂量的雌激素能够阻止泌乳。

2.创造良好的子宫环境

黄体酮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为受精卵植入作好准备。受精卵植入后则使之产生胎盘,并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其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

3.做好产乳准备

备孕期间吃黄体酮,可以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为产乳作准备。

4.调节内分泌

正常的女性朋友每天会分泌出0.5~1mg雌激素,排卵前每天分泌2~3mg黄体酮,排卵后每天分泌20~30mg黄体酮。妊娠期间女性每天分泌0.1~0.2g雌激素,妊娠前6个月每天分泌0.2~0.4g黄体酮,妊娠后4个月每天分泌0.4~0.8g黄体酮。

4、备孕吃黄体酮的副作用

1.黄体酮是卵巢、胎盘和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所以服用过量的药物,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平衡遭到破坏,所以如果服用量大了,请尽快停药。

2.黄体酮也可能发生孕激素治疗中的副作用,如轻微出血、经期血量的改变、闭经。不适、呕吐、腹痛。肝功能改变、黄疸(少见)

乳房疼痛。瘙痒、皮肤过敏、荨麻疹、抑郁情绪、头痛、偏头痛、精神紧张。水肿。欲望改变。

5、备孕期间用药注意

1.孕前3~6个月夫妻双方都要避免使用吗啡、氯丙嗪、解热镇痛药、环丙沙星、酮康唑、红霉素、利福平等药物,以免影响受精卵的质量。

2.如果长期使用药物避孕工具和口服避孕药物,应在停药后6个月再怀孕。

3.激素类药物、某些抗生素、止吐药、抗癌药、安眠药等,都会对生殖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长期服药史的女性一定要咨询医生,才能确定安全受孕时间。

4.在计划怀孕期内需要自行服药的女性,一定要避免服用药物标识上有“孕妇禁5.影响男性精子质量的药物有抗组胺药、抗癌药、咖啡因、吗啡、类固醇、利尿药、壮阳药物等,不仅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还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等。

6、保胎就是打黄体酮吗

我们比较熟悉的保胎方法大概就是卧床,打黄体酮。黄体酮是保胎必备?其实不是,打黄体酮只是保胎手段中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先兆流产都适合打黄体酮,打黄体酮只针对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才打黄体酮

先兆流产的原因很多,黄体功能不全只是导致先兆流产的因素之一。

黄体功能不全的女性体内孕酮较低,难以让子宫形成很好的孕育环境,受精卵难以着床,容易出现不孕或者习惯性流产。这一部分的女性体内没有办法分泌正常的激素,需要额外补充来帮助她们调节月经、怀孕或者保胎。

而对于因不良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疾病等引起的流产则不能通过打黄体酮来保胎治疗。

避免先兆流产从孕前做起

其实有一部分流产也可能是“优胜略汰”的结果,这类的先兆流产一般建议顺其自然,勉强保胎反而对胎儿健康和母体健康不利。

当然,我们不能总是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才想办法弥补,先兆流产也是可以提前做好防范的,比如女性在孕前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子宫,关心自己的健康,塑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1.尽量避免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对子宫的伤害一直被抢,反复人工流产不仅会让子宫这块土地变得贫瘠,不适合种子生长,操作不当还可能发生宫腔感染,穿孔,甚至造成不孕。

2.顺其自然生育。很多人都习惯性的以条件不适合为由把生育年龄一再往后推,等到年纪大了,想生宝宝了,宝宝却难求了。

3.妇科疾病及时治。如有妇科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切莫拖延。治疗之后顺利怀孕的也不要太过紧张,非要医生保胎,生过病不一定意味着宝宝不健康或者容易流产,最好听从医生建议,抛下心理负担。

4.不良习惯要改正。少熬夜,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饮食起居最好规律,适当运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