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方法

2023-07-18 来源:易榕旅网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有什么

(1)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黏膜检查;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恶病质提示重症结核、恶性肿瘤。注意有无皮疹及皮疹类型:如皮肤散在瘀点、瘀斑、紫癜可见于急性白血病;皮肤和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常为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皮肤、黏膜出现黄染提示溶血性疾病;皮肤、黏膜紫红,以口唇、面颊、手掌等处明显者需考虑红细胞增多症。

(2)淋巴结:注意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质软、有压痛者,要注意相应引流区有无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可见于癌肿转移或恶性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

(3)头、颈部:扁桃体肿大,其上有黄白色渗出物,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可见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区红肿伴压痛为乳突炎,鼻窦压痛点有压痛提示鼻窦炎。检查颈部时注意有无阻力,阻力增加或颈项强直提示为脑膜刺激征,可见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4)胸部:胸骨下段压痛可见于白血病;心脏扩大和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为风湿热;原有心瓣膜病,病程中杂音性质改变,需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一侧肺局限性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有湿啰音,提示为大叶性肺炎;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或反复出现湿啰音,见于支气管扩张伴继发感染。

(5)腹部: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伴皮肤巩膜黄染,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转移性腹痛伴麦氏点压痛。多为阑尾炎;全腹压痛、反跳痛见于腹膜炎;肝肿大、质硬、表面有结节或巨块,提示为肝癌;肝、脾同时肿大,可见于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败血症等。季肋点压痛、肾区叩击痛,提示上尿路感染。

(6)四肢:杵状指(趾)伴发热,可见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多关节红肿、压痛见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痛风的早期常侵犯单个关节;发热伴有肌肉疼痈见于许多急性传染病。

(7)神经系统:发热伴意识障碍及(或)脑膜刺激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瘸或其他肿瘤。

二、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1.询问病史: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众多,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搜集临床资料,是鉴别诊断的基础。询问病史的要点包括: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急、缓),病程,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

(2)有无发热、畏寒、寒战、大汗等伴随症状。

(3)多系统症状:是否伴有皮疹、出血、咳嗽、咳痰、咯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

(4)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改变、体重变化及睡眠等。

(5)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手术史、用药史、职业特点等。

2.中性粒细胞增多的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上升为主,绝对值大于7.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轻度增高(ANC<1210=“”9=“”l=“”anc=“”12=“”20=“”lo9=“”l=“”anc=“”>20×10^9/L)甚至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膈下脓肿等)及恶性肿瘤。

(2)外周血分类:

1)中毒颗粒及Dohle小体:在严重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看到中毒颗粒,胞质中有空泡、核固缩和Dohle小体。

2)核左移:即外周血分类中出现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前体细胞,可见于妊娠、细菌感染、骨髓浸润(结核、真菌、纤维化、肿瘤细胞)、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3)急性期反应蛋白硷测:如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增高对风湿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有诊断意义。

(4)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血、尿、痰等的细菌培养等对感染性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5)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提示可选择B超、x线、CT及MRI等,对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6)中性粒细胞酶活性测定:

1)硝基四氮唑蓝(nitrobluetetrazodiam,NBT)试验:正常人中性粒细胞阳性率<10%,细菌感染患者NBT升高。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alkalnephosphatase.NAP)测定:正常NAP积分为40~80分。在生理***粒细胞升高、类白血病反应、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升高。在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显著下降。

(7)骨髓检查:如中性粒细胞增多且外周血分类中出现幼稚细胞,则须行骨髓检查以明确病因。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检对血液系统疾病及实体肿瘤骨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8)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细胞遗传学、BCR/ABL.融合基因、JAK2V617F突变检测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三、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有哪些

1.感染

多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慢性感染如细菌感染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者;病毒感染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水痘;立克次体感染等均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增多程度常与感染程度成比例,有化脓现象,增多更为明显,甚至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此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9/L以上或出现幼稚细胞。

2.物理和情绪

刺激物理刺激如冷、热、运动、剧痛、抽搐、创伤妊娠、电休克、缺氧等,情绪激动如忧虑、愤怒、惊吓过度兴奋等均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增高。

3.炎症及组织坏死

风湿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幼年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血管炎等中性粒细胞可增多,如合并感染则更易发生其他炎症如肾炎、胰腺炎、结肠炎、甲状腺炎,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血栓栓塞性疾病等亦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4.肿瘤

胃、肺、肝、胰腺、乳腺、子宫、肾癌等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呈类白血病反应,并可作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plastic syndrome)表现之一。淋巴瘤特别是霍奇金病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

5.代谢和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急性痛风、子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6.中毒和变态过敏反应

一些化学品和药物如铅汞、砷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洋地黄类、5-羟色胺组胺、肝素、氯酸钾、乙酰胆碱等,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激活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7.急性失血及溶血

急性失血后2h即可见白细胞增多,胸腔、腹腔、关节腔、蛛网膜下隙及颅内出血时,白细胞增多更显著。宫外孕破裂,肝、脾破裂,白细胞增多也明显大量急性溶血时,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达到类白血病反应程度。

8.血液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并出现幼粒细胞;慢***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亦明显增多,可达100×109/L以上,成熟中性粒细胞约为90%;巨幼细胞贫血或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以及家族***粒细胞增多。

9.其他

手术后12~36h即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手术范围、失血多少及组织损伤程度成比例。脾切除后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可呈类白血病反应,此等变化于脾切除后短期内出现亦可迟至数月后始出现,多在数周内恢复亦有持续数月或数年才消失输血反应也可致白细胞增多。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呢,中性粒细胞增多症这类型的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对于此类疾病我们在平时的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水果,保持营养均衡。以上介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有哪些

1.感染

多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慢性感染如细菌感染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者;病毒感染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水痘;立克次体感染等均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增多程度常与感染程度成比例,有化脓现象,增多更为明显,甚至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此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9/L以上或出现幼稚细胞。

2.物理和情绪

刺激物理刺激如冷、热、运动、剧痛、抽搐、创伤妊娠、电休克、缺氧等,情绪激动如忧虑、愤怒、惊吓过度兴奋等均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增高。

3.炎症及组织坏死

风湿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幼年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血管炎等中性粒细胞可增多,如合并感染则更易发生其他炎症如肾炎、胰腺炎、结肠炎、甲状腺炎,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血栓栓塞性疾病等亦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4.肿瘤

胃、肺、肝、胰腺、乳腺、子宫、肾癌等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呈类白血病反应,并可作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plastic syndrome)表现之一。淋巴瘤特别是霍奇金病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

5.代谢和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急性痛风、子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6.中毒和变态过敏反应

一些化学品和药物如铅汞、砷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洋地黄类、5-羟色胺组胺、肝素、氯酸钾、乙酰胆碱等,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激活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7.急性失血及溶血

急性失血后2h即可见白细胞增多,胸腔、腹腔、关节腔、蛛网膜下隙及颅内出血时,白细胞增多更显著。宫外孕破裂,肝、脾破裂,白细胞增多也明显大量急性溶血时,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达到类白血病反应程度。

8.血液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并出现幼粒细胞;慢***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亦明显增多,可达100×109/L以上,成熟中性粒细胞约为90%;巨幼细胞贫血或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以及家族***粒细胞增多。

9.其他

手术后12~36h即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手术范围、失血多少及组织损伤程度成比例。脾切除后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可呈类白血病反应,此等变化于脾切除后短期内出现亦可迟至数月后始出现,多在数周内恢复亦有持续数月或数年才消失输血反应也可致白细胞增多。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呢,中性粒细胞增多症这类型的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对于此类疾病我们在平时的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水果,保持营养均衡。以上介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