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辩证论治 中药处方调理方法
多种食方治疗痛经
两年前,门诊上接待了一名大三女生,小女生在天津上大学,常年饱受痛经的折磨。患者自诉从小父母是开餐馆的,非常忙,没有时间管她,她一哭闹父母就会给她一个冰棍吃,小时候不觉得怎么样,到了青春期来月经的时候,身体开始出现极大的反应,每次来月经患者都会上吐下泻,甚至要打哌替啶,以至于每次来月经之前都会精神紧张。在微博上知道了“余不痛经”之后,决定一定要来找我看,即使天津北京来回跑也没关系,誓要把痛经给治疗好。当时按照她的情况给她开了一个月的方子,后期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微做了调整,又让她服用了一个月,前后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痛经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期嘱咐她注意少吃冰棍,配合喝一些暖宫茶。
据文献报道,全球约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经期腹痛,我国女性的发病率在30%左右。经期腹痛是指月经期间及月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病态。现代医学认为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下腹部疼痛是其主要症状,严重疼痛可牵涉至腰骶、外阴、肛门等部位,或伴有恶心、呕吐、坐卧不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全身症状。
中医认为,经期腹痛主要是由于“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在经后,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实证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下注等,痛在经前,痛胀俱甚,拒按。治疗方法以通调气血为主。
气滞血瘀型
此证患者多情志抑郁,肝郁气滞。表现为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伴胁痛、乳房作胀。
寒湿凝滞型
此证患者多因经期感寒,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湿热瘀阻型
此证患者表现为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或疼痛,有灼热感,经血量多、经期延长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带下量多,色黄质黏有臭味。一般看舌苔可判断。此类患者舌红,苔黄腻。
气血虚弱型
此证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表现为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肝肾亏虚型
此证患者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或多产房劳。表现为经后小腹隐痛,经来色淡,量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出现经期腹痛的患者,排除器质性病变等因素后,应调养情志,注意经期卫生及产后保健。
小偏方:姜桂红糖饮
【原料】姜丝10克,肉桂3克,大米30克,大枣2枚,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一般以行经前3~5天为一疗程,分早晚温热服用。
【功效】经期腹痛,经期疼痛明显时亦可饮。
此方可温经散寒、理气通经、活血止痛。生姜性热,可散寒暖胃;肉桂可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三药合用,可以温煦气血、暖胞宫,有效地缓解经期腹痛,对于气血虚弱和由寒邪导致的痛经非常适用。
小偏方:玫瑰茶饮
【原料】月季花10克,玫瑰花6克,陈皮6克,红糖适量。
【用法】前三味用沸水冲泡,加入红糖饮用。
【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疏肝理气,化淤止痛。
小偏方:山楂肉桂红糖饮
【原料】干山楂15克,肉桂5克,红糖30克。
【用法】将干山楂、肉桂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煎汁,加入红糖,调匀即可饮用。
【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温经驱寒,调经止痛。
小偏方:车前小豆大米粥
【原料】赤小豆30克,桑白皮15克,益母草20克,车前草30克,大米60克。
【用法】将桑白皮、益母草、车前草加水煎取汁,加入大米、赤小豆煮粥。作餐食用,每日两次。
【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兼有湿邪为患,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小偏方:山萸羊肉汤
【原料】怀山药30克,山萸肉10克,当归15克,金毛狗脊15克,羊肉500克。
【用法】前四味加入清水,同羊肉一起炖烂即可。用法:吃肉喝汤。
【功效】适用于肝肾亏虚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