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本病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差、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等原因引起。病理性黄疸,当血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时,可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进而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本病中医学称“胎黄”、“胎疸”,是指以肤黄、目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类。阳黄常由湿热引起,病程较短,黄色鲜明,多伴有实热之象。阴黄常因寒湿与脾阳不振而致,病程较长,黄色晦暗,多伴有寒湿之象。黄疸的病因,从六淫分析,以湿邪为主,且有湿热与寒湿之分。
【必备名方】
1.茵陈蒿汤加减:茵陈蒿4~9克,栀子2~3克,制大黄1~3克,车前草4~6克,白茅根4~6克,茯苓3~4克。水煎服。发热不退者,加柴胡9克,大青叶15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热重者,加黄芩9克,黄连6克,栀子6克;湿重者,加滑石9克,薏苡仁12克,佩兰6克;胁痛者,加川楝子9克,延胡索6克,香附9克,郁金6克;肝大者,加丹参9克,鳖甲9克,三棱6克,莪术6克;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6克,六神曲9克,谷芽9克,麦芽9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克,枳实3克;大便稀溏者,加白术9克,茯苓9克;呕吐恶心者,加半夏6克,广陈皮9克,竹茹9克;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9克,地肤子9克,苦参9克,蝉蜕9克。
2.桂附茵陈汤:黄芪9克,茵陈9克,茯苓9克,当归6克,泽兰6克,柴胡4.5克,桂枝4.5克,赤芍4.5克,附子2克,橘红2克。水煎,少量频频喂服。
3.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0.5克,生地黄9克,白芍9克,牡丹皮9克,茵陈12克,栀子6克,大黄6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昏迷抽搐者,加服安宫牛黄丸;高热便秘者,加服紫雪丹;烦躁不安者,加服牛黄清心丸。
4.羚角钩藤汤合茵陈蒿汤加减:羚羊角0.2~0.6克,钩藤3~9克,茵陈6~10克,栀子3~4克,大黄1.5~3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
5.茵陈四君子汤加减:党参6克,茯苓6克,茵陈6克,赤小豆9克,防风4.5克,泽泻4.5克,谷芽4.5克,麦芽4.5克,赤芍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应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新生儿出生后2~3日出现黄疸,7~10日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宜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若黄疸提前或推迟出现,应立即送医院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2.孕妇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对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者及其他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予以治疗。向出院早的新生儿家属交代回家后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需及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5.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注意新生儿的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同时可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引起注意。
6.孕母应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过饥过饱,忌酒和辛热之品,避免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出现胎黄。
7.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8.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母乳喂养者奶量不足所致的黄疸,应酌情加奶。
9.注意新生儿大便颜色。若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再加上身体突然变黄,就必须带给医师看。
10.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看有无精神委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恐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