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有什么症状体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预防护理

2023-07-20 来源:易榕旅网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有什么预防护理的方法

1、提高文化素质、洁身自爱,不搞性乱。

2、尽量避免共用的有可能刺破皮肤的工具,如牙刷、刮脸刀、修脚刀和未经消毒的手术器械等;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远离***,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和药棉等。

3、HIV感染者要善待自己,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有意传播疾病是犯罪行为。

4、有性病者更易感染艾滋病,应当进行HIV抗体检查,并及时彻底治疗性病。

5、大力宣传教育,使人人知道艾滋病的危害性。

6、做好国境卫生检疫,严格预防HIV感染者入境,加强疫情报告,进行全国、全球的监测。

7、献血者、提供器官者,包括角膜移植者应做抗体检测。接触艾滋病人时避免血液污染刺伤。

8、药物治疗仅可减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部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预后不良。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9、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症状体征

1、机会感染:由于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患者典型地表现为抵御感染的能力降低,易发生多种机会感染,其中最常见的为卡氏肺囊虫感染,在AIDS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50%~60%。患者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侧间质性肺浸润。其他常见的机会感染有弓形虫脑炎、念珠菌性食管炎、播散性鸟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播散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2、肿瘤:在AIDS出现之前,Kaposi肉瘤非常少见,仅见于地中海年龄较大的男性、非洲的儿童和肾移植患者。目前Kaposi肉瘤是AIDS患者的最常见肿瘤。在AIDS患者,此种肿瘤表现得更为严重,引起躯干、颈、面部、眼表面及眼睑的损害和眼眶疼痛,此种损害通常不需用治疗,但也可用局部切除或用射线照射的方法治疗。淋巴结、胃肠道及肺等的受累也十分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第2位常见的肿瘤,Burkitt淋巴瘤在非洲AIDS患者中较为常见。

3、眼部病变:眼部病变是AIDS的常见表现。研究表明52%~100%的AIDS患者出现眼部病变,从眼附属器至视神经均可受累。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

1、HIV感染治疗的目的: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抑制病毒复制,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总体而言,目前对HIV感染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目前用于治疗HIV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反转录酶抑制剂,另一类为蛋白酶抑制剂,前者又分为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3、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急性感染期;患者出现了HIV感染的症状;CD4细胞小于300细胞/μl,或HIV RNA>50000拷贝或>10000拷贝cDNA。

4、治疗方案:目前所用的治疗方案多是几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如近年来常用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即是使用2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或2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已经证明此种治疗方案可以增加CD4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1、HI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它选择性地与CD4细胞(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主要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内,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后者在内核酶的作用下被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然后在多聚酶的作用下,诱导合成新的病毒体,后者可以杀灭这些感染的细胞。由于CD4细胞的破坏导致了严重的免疫缺陷,从而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机会感染因造成含CD4细胞的增殖,从而也增加了循环中病毒的数量,相应地也增加了病毒在体内播散的机会。有研究发现患者的角膜、玻璃体和视网膜内均有病毒存在,但仅在视网膜可引起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此是由于缺血所致。引起缺血的原因可能与病毒直接感染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或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

2、CD4细胞的数量基本上反映了免疫缺陷的程度,也决定着机会感染的类型和眼病变的发生。如细胞数量低至500细胞/μl,即可能发生多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如降至250细胞/μl以下,往往出现卡氏肺囊虫感染和严重的弓形虫感染;在降为100细胞/μl时,则易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MV性视网膜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播散性卡氏肺囊虫感染、组织孢浆菌感染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