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穿靴子 小心感染脚气长冻疮
靴子过紧脚部血液循环差易长冻疮
冻疮,好发于长期处于低温环境,本身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年轻女性及餐饮服务业、与湿冷环境打交道的特殊人群更易患冻疮。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在冬季里喜欢穿短裙长靴、紧身衣,还有的爱美女性乐意搭配马裤、紧身裤、牛仔裤等,加重血液循环的难度,整个腿部对于冷的反应更敏感,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反倒成为冻疮偏爱的高危人群。
“寒从脚下生”,这是大家熟知的常识。很多人喜欢把脚裹得严严实实的,比如多穿袜子、穿紧鞋子等。这样的方法真的有用吗。过紧的鞋子以及袜子对血管会有压迫感,会使得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脚部寒冷,这样也更易生冻疮。
脚的表面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脚部的汗腺比较发达,非常容易出汗,有些鞋子不透气,脚捂在里面就像蒸桑拿。如果鞋袜包裹得过紧,脚的出汗量更大,脚汗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被鞋袜吸收而滋生细菌,鞋内湿气遇冷后,双脚会感到更加冰冷。鞋袜裹得太紧,脚部尤其是脚趾受挤压,会影响血液循环,引起脚趾肿胀、疼痛,甚至引起各种脚部疾病。只有脚部血液循环通畅了,脚部保暖才有效
对于那些脚汗多的人来说,穿长靴要比穿其他类鞋更要注重晾晒和通风。长靴不可长期穿,两天左右换下着普通冬鞋,可改善腿部血液循环,可达到预防冻疮的目的。
鞋跟过高易引发脚趾外翻
严格来说,拇外翻不是靴子专属的病,而是高跟鞋族的通病,而靴子大多是高跟。
鞋跟过高,会使人体重心过分前移,足部压力改变,造成大脚趾的外翻畸形。因为鞋跟高度适宜的鞋子穿在脚上,全身的重量由全足来负担,而人体穿上鞋跟过高的高跟鞋后,身体会不由自主前倾,全身重量便集中于前脚掌及脚趾上,这样便使人体运动和自然姿势的生物力学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脚趾骨、腿、腰等部位的肌肉韧带负荷过重,因而行走和站立久后下肢易感疲劳酸痛,长久以后易发生慢性跖骨痛、腿痛、腰痛等病症。
靴型不对会磨损脚踝骨
很多女性为了使自己的双脚看起来玲珑有致,选购靴子时尽量选择小一些的鞋型。长期使足部受到挤压可能会造成足部血液循环不良,长时间步行后容易起泡、生茧子。如果赤脚直接穿靴子,加之皮靴材质过硬的话,极有可能磨损小腿及脚踝处的皮肤,严重的会把脚踝骨磨肿,严重可能引发交叉感染。
靴腰过紧会造成血液循环受阻 引起腱鞘炎
很多女性朋友都希望在冬季摆脱臃肿繁复的装束,让自己看起来身姿挺拔而干练,于是看上了靴腰的面料具有弹力性能,可以较好地塑造出完美的腿型的靴子。
但是,如果女性朋友过于追求过紧过瘦的效果,勉强将双腿包裹在紧窄的靴腰里,脚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末梢静脉血液的回流,造成腿部疼痛、肿胀,引发跟腱周围炎、腱鞘炎、滑囊炎等病症。
鞋子的选购
冬天选购鞋子或穿鞋子时,切勿选购特别紧的鞋子或将鞋带绑得特别紧,以防挤压双脚影响血液循环,要让脚与鞋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增强保暖性。另外,选购鞋子时注意鞋底要适当厚,因为鞋底厚则鞋的防寒性能好。
一般情况下,在寒冷的冬季,市民可以每天坚持热水泡脚,以确保足部的血流畅通,水温可控制在55℃~57℃之间。用热水泡足,尤其在临睡前泡脚,可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但若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内,别立刻用热水泡脚,可用双手揉擦耳、脸、脚等部位即可。
冬日如何防止冻疮
初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发生冻伤,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部位。
坚持体育锻炼,可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
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可明显避免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要穿宽大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时间过久,如骑车外出,回家后马上用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位,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加强营养,注意减肥等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
治疗冻疮的小偏方
1、云南白药:
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2、伤湿止痛膏:
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3、啤酒加水泡脚:
冬季如有人生冻疮、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啤酒中维生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4、冬瓜皮、茄根止痒:
将冬瓜皮、茄根用水浸泡2~4小时后,在火上加热至50℃左右,用其熏洗患处,具有止痒,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治疗冻疮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