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是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毛囊性损害的皮肤真菌病,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马拉色菌毛囊炎,今天我们来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马拉色菌毛囊炎男性多于女性,16~40岁好发。主要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前胸、肩背部及上臂。少数可发生于颈部、前臂和面部。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多发于胸背、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
马拉色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在某些诱因下,可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脂肪分解酶,可使毛囊中的三酰甘油变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多量脱屑,致使毛囊导管阳塞、破裂,其内容物进入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通过对马拉色菌属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的应用,该菌属迄今已被分为7种。近期,口本学者又发现了3个新种。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应该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以外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50%丙二醇、咪唑类及n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5%-10%硫磺软膏等。应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揉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或2%酮康唑洗剂,保留15-20分钟后再清洗。
保持工作环境通风,减少出汗, 注意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外伤,不随便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助于减少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