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从宏观上来讲,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逻辑分析能力、运算解析能力。缺乏前者,学生不会做题;缺乏后者,即便学生会做题,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因此,本文将从计算能力的强化来论述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强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17—116—01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常常会发现如下两类学生:一类是发应灵敏、脑子灵活的孩子,但是他们不会分析;另一类平时表现比较平和、迟钝,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强于前者。这就造成了一些尴尬的局面,会运算的不会分析解决问题;会解题的往往最终得数是不正确的。我们今天要着重解决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要让会解题的孩子尽量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得数,也就是要做到思维平稳缜密、运算迅速精准。
一、计算能力的科学体系概论
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所以说,从计算力的科学内涵来看,计算力不是一个单独的能力标准。大脑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包括逻辑计算和数字计算,必然的要牵涉到临时调取数据、存储数据、解析数据、归类数据、分析数据、联想能力、输出能力、系统构架能力等等。比如,我们在面临一个庞大数据的计算式时,如果能够将其中各项数据牢牢记住,就会很快发现其中能够凑成整数10、100、1000的项目,从而加速算式的解答。同时,对数的拆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数的拆分不仅包括对一个问题的数据拆分,还应包括对一串数据或者某个数字的拆分。
1、计数能力是一切运算前提条件
根据有关研究,小学生的技术能力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3岁左右的儿能够数出五个以内的实物,并且能够做到口手协调,但是总数的概念很模糊。到了9~12岁,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进行推演掌握万以外的数。所以,提升运算能力,还应看到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蛮干不分对象一刀切。
2、运算公式是提升运算速度的捷径
到了小学的中高级阶段,就会涉及到一些公式。在这些公式中,有逻辑性的,也有涉及运算的。同时还有一些计算常用的但是教材没有明确给出的公式。如果不注重对这些法则、公式的运用,就不能把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一个台阶。所以,在进行计算力培训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熟能生巧,还要注重“投机取巧”。
3、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运算能力的'重要检验标志
运算力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应用题的解答准确度和效率。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训练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算式的解答效率,但是一遇到应用题,往往就束手无策了。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平时的训练只注重数据的据算训练,没有涉及到逻辑运算的训练。实际上,这两种运算要相互协调进行才能够顺利完成应用题的解答。
二、计算能力的提升技巧
计算能力有好有坏,但是总的来讲,运算能力主要要靠后天的训练提高。即便有先天运算天赋的孩子,不进行系统的运算能力训练,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孩子们的运算能力:
1、注重训练的方式和训练的频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应当主要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多用比拟、对比、引导、类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要针对年级阶段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运算思维的树立,简单数据运算速度的提高。对于中等阶段的孩子,应当主要进行数据运算的训练,强化今后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在进行丰富的题型训练时,还要强化运算公式和法则的应用,力争在数据运算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效率。比如我们常用的“凑十法”、“抵消法”、“就近法”、“拆分法”等等,只有这样,孩子在生活和考试中才能够有适用的运算方法,使得他们更胜一筹。
2、注重教师的经验总结和方法传授
我们的教材出于“减负”、“素质教育”的原因往往会删去所谓繁难偏旧的内容。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孩子们记忆和理解的负担,但同时,在考试制度依然没有改变的客观事实下,这样做也有教得少、考得多的嫌疑。也就是说,平时避开的繁难偏旧,总是换汤不换药的出现在各类试题当中,最终这样的局面也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对于某些常用的,能够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速算方法和某些诀窍,不妨传授他们并进行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考试、生活中能够有一些比较适合、实用的技巧。
3、注重训练的连续性和角度问题
运算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涵盖小学的各年级阶段,而且也要涵盖自然科学的一些科目。所以,我们的训练也不能一曝十寒或者片面高强度、低强度等等。而要做到针对年纪特点因材施教,注重训练的延续。同时,还应该鼓励同学们多投入生活,生活中有很多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数学联系紧密而富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