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疾
险于19 83年在 南非问世 。198 6年后, 重大疾病 保险被陆 续引入英 国、加拿 大、澳大 利亚、东 南亚等国 家和地区 ,并得到 了迅速发 展。19 95年, 我国内地 市场引入 了重大疾 病保险, 现已发展 成为人身 保险市场 上重要的 保障型产 品。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重疾险的由来是什么
一提到买保险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重疾险 ,重大疾病给家庭造成的影响 ,令人惊恐。
一、 1983年:南非医生发明重疾险
1983 年 ,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于南非诞生 ,只保障 4 种疾病。
南非医生 Dr Marius Barnard (巴纳德)是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 ,他救治过很多病人 ,但病人出院后 ,由于生活拮据 ,还要养活家庭 ,不得不天天工作 ,缺乏足够的康复与休养 ,很多人不断复发而死亡。
巴纳德医生深刻认识到 ,他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 ,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就算医生能救得活病人 ,但是家庭财务状况恶化 ,也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死存亡。
于是他去说服南非的保险公司 ,推出一种新型保险 ,让人在罹患重疾时 ,可以拿到一笔钱 ,这就是重疾险的由来。
这在当时是很有开创性的发明 ,很多保险公司也迅速跟进开发重疾险 ,这种关注病人生存质量的保险 ,很快就风靡全球了。
重疾险的本质是收入损失险 ,不仅仅关注的疾病治疗费用 ,通过理赔款 ,我们可以不用工作安心治疗 ,采用最新的药物 ,平静地进行康复。
二、1995年 ,重疾险引入中国
1995 年 ,重大疾病保险被引入中国市场 ,很快成为我国主要保障型险种之一。
在 90 年代 ,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寿险 ,而重疾险大部分是以附加险的形式售卖。保障的病种也很少 ,只保几种或十几种疾病。
各家公司对疾病的定义、理赔条件的定义 ,都有不少的差异 ,这也为日后的集体诉讼案留下了伏笔。
由于中国人喜欢储蓄偏爱存钱 ,所以很多重疾险也被设计成分红型 ,很多人的心态还是更加看重分红收益 ,顺带有一点重疾保障。
1996 年开始躁动不安的中国保险业 ,制造了史上最大的一批坏账——“利差损” ,成为长时间危及行业的毒瘤。1996 — 1999年 ,无知而蛮干的中国保险行业的主色调:暗红色。
重疾险就是在这个时候 ,和中国的消费者见面了。
三、 2003年 ,分红型重疾被叫停
1998 年11月 ,*成立 ,当时国内的重疾险还很不成熟 ,定价没有标准 ,发病率没有数据 ,更没有任何国内的重疾险经验数据。
监管层认为 ,分红型重疾险的风险隐患极大 ,在 2003 年 ,叫停了分红型重疾险 ,规定不能将健康保险设计成分红产品 ,健康保险就包括重疾险 ,让重疾险回归保障的本意。
这和银*最近这几年一直倡导的 “保险姓保” 理念不谋而合 ,可以看到监管也不容易 ,为了呼吁大家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也是操碎了心。
深蓝君也一直建议大家 ,买保险就是花钱买保障 ,不要过分在意理财分红。
时至今日 ,虽然还有一些重疾险看起来能分红 ,个人觉得都不是主流产品了 ,基本都是分红型、两全型的主险 ,附加了重疾险。
重疾险要回归保障 ,为 2003 年的监管决定点赞。
四、2006年 , “保死不保生” 诉讼
在 2006 年初 ,发生了一件大事。深圳多名投保人集体起诉友邦保险 ,旗下守护神两全重疾险涉嫌诈骗 ,重疾险 “保死不保生” 的结论 ,就此传开。
五、 2007年 ,重疾定义统一
因为各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 ,这给医学知识匮乏的普通消费者 ,在挑选重疾险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所以在 2007 年 4 月 3 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 ,宣布推出《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 ,统一规范了重疾险中 ,最高发的前 25 种疾病进行了统一规范:
不仅疾病定义相同、理赔条件相同、就连合同的书写方式都完全相同。从此只要是重疾险 ,就必须包含前6种主要疾病 ,各家公司定义一样:
(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这些高发的 25 种重大疾病 ,占所有重疾理赔的 95% 以上 ,所以统一规范了前 25 种重大疾病 ,也就抓住了重疾险核心 ,极大地方便消费者比较和选购重疾险产品 ,同时有利于减少理赔纠纷。
从 2007 年起 ,各大公司就纷纷推出新产品 ,保障的病种也从十几种到越来越多 ,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轻症赔付、重疾多次赔付、保费豁免的产品 ,也算保险公司为了应对产品同质化 ,而做出的差异化竞争。
重疾险的由来是什么
一提到买保险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重疾险 ,重大疾病给家庭造成的影响 ,令人惊恐。
一、 1983年:南非医生发明重疾险
1983 年 ,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于南非诞生 ,只保障 4 种疾病。
南非医生 Dr Marius Barnard (巴纳德)是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 ,他救治过很多病人 ,但病人出院后 ,由于生活拮据 ,还要养活家庭 ,不得不天天工作 ,缺乏足够的康复与休养 ,很多人不断复发而死亡。
巴纳德医生深刻认识到 ,他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 ,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就算医生能救得活病人 ,但是家庭财务状况恶化 ,也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死存亡。
于是他去说服南非的保险公司 ,推出一种新型保险 ,让人在罹患重疾时 ,可以拿到一笔钱 ,这就是重疾险的由来。
这在当时是很有开创性的发明 ,很多保险公司也迅速跟进开发重疾险 ,这种关注病人生存质量的保险 ,很快就风靡全球了。
重疾险的本质是收入损失险 ,不仅仅关注的疾病治疗费用 ,通过理赔款 ,我们可以不用工作安心治疗 ,采用最新的药物 ,平静地进行康复。
二、1995年 ,重疾险引入中国
1995 年 ,重大疾病保险被引入中国市场 ,很快成为我国主要保障型险种之一。
在 90 年代 ,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寿险 ,而重疾险大部分是以附加险的形式售卖。保障的病种也很少 ,只保几种或十几种疾病。
各家公司对疾病的定义、理赔条件的定义 ,都有不少的差异 ,这也为日后的集体诉讼案留下了伏笔。
由于中国人喜欢储蓄偏爱存钱 ,所以很多重疾险也被设计成分红型 ,很多人的心态还是更加看重分红收益 ,顺带有一点重疾保障。
1996 年开始躁动不安的中国保险业 ,制造了史上最大的一批坏账——“利差损” ,成为长时间危及行业的毒瘤。1996 — 1999年 ,无知而蛮干的中国保险行业的主色调:暗红色。
重疾险就是在这个时候 ,和中国的消费者见面了。
三、 2003年 ,分红型重疾被叫停
1998 年11月 ,*成立 ,当时国内的重疾险还很不成熟 ,定价没有标准 ,发病率没有数据 ,更没有任何国内的重疾险经验数据。
监管层认为 ,分红型重疾险的风险隐患极大 ,在 2003 年 ,叫停了分红型重疾险 ,规定不能将健康保险设计成分红产品 ,健康保险就包括重疾险 ,让重疾险回归保障的本意。
这和银*最近这几年一直倡导的 “保险姓保” 理念不谋而合 ,可以看到监管也不容易 ,为了呼吁大家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也是操碎了心。
深蓝君也一直建议大家 ,买保险就是花钱买保障 ,不要过分在意理财分红。
时至今日 ,虽然还有一些重疾险看起来能分红 ,个人觉得都不是主流产品了 ,基本都是分红型、两全型的主险 ,附加了重疾险。
重疾险要回归保障 ,为 2003 年的监管决定点赞。
四、2006年 , “保死不保生” 诉讼
在 2006 年初 ,发生了一件大事。深圳多名投保人集体起诉友邦保险 ,旗下守护神两全重疾险涉嫌诈骗 ,重疾险 “保死不保生” 的结论 ,就此传开。
五、 2007年 ,重疾定义统一
因为各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 ,这给医学知识匮乏的普通消费者 ,在挑选重疾险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所以在 2007 年 4 月 3 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 ,宣布推出《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 ,统一规范了重疾险中 ,最高发的前 25 种疾病进行了统一规范:
不仅疾病定义相同、理赔条件相同、就连合同的书写方式都完全相同。从此只要是重疾险 ,就必须包含前6种主要疾病 ,各家公司定义一样:
(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这些高发的 25 种重大疾病 ,占所有重疾理赔的 95% 以上 ,所以统一规范了前 25 种重大疾病 ,也就抓住了重疾险核心 ,极大地方便消费者比较和选购重疾险产品 ,同时有利于减少理赔纠纷。
从 2007 年起 ,各大公司就纷纷推出新产品 ,保障的病种也从十几种到越来越多 ,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轻症赔付、重疾多次赔付、保费豁免的产品 ,也算保险公司为了应对产品同质化 ,而做出的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