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侧面来分析:
1.对困难企业来讲,作为政府,他们思想上想甩包袱甩负担。一些政府部门对困难企业的问题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能躲就躲,能绕就绕,不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寻机会想办法挽救它的企业,而是顺手推舟,能了就了;这样还不止,一旦企业出了什么差错,事实上不一定是违法乱纪的差错,那就显示出它的果敢来了,什么停业整顿,什么反省检讨甚至罢免企业负责人,以及惩罚员工,等等都能而且都比较容易地干得出来。这样的结果,企业负责人前怕狼后怕虎,担心丢掉自己的位子;职工信心不足甚至失去信心,他们的心理被扭曲,自相矛盾,既希望改革带来实惠,又担心自己会不会吃亏。从机制上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生产要素、配置资源,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还比较严重。因而,企业消极对待,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光等天上掉馅饼。
作为企业内部来讲,管理上,轻视基础管理,人浮于事,管理落后,水平低,生产经营粗放型进行,低效益甚至无效益。资金上,职工福利支出高,基建摊子大占用了生产资金;物价上涨,消费膨胀吃掉了部分资金;多提折旧,损失挂帐死掉了一块资金;三角债、恶性集资拖走了部分资金。从目前众多的困难企业看,一方面流动资金短缺,相互拖欠频繁,不良债务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造血功能下降,银行不愿贷款,政府也难以扶持,职工投股困难。人员上,一是企业班子素质低,结构不合理;二是冗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等等。困难企业的这些状况决定了对这部分企业的资产重组必须根据其特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作出抉择。
2.对优势企业来讲,在兼并或收购其他企业或资产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是:
(1)产权关系问题。在我国,目前除了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有些股份制企业产权基本明确外,其他如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等公有制企业产权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就拿国有企业来说,名义上是国家所有,实际上既不是全体公民所有,也不是各级地方政府所有;也不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所有。这样,谁有权决定企业兼并和被兼并;谁有权接受产权转让收入的使用就成为问题。
(2)条块分割问题。现行的管理体制仍旧在条块分割下运行。在企业兼并过程中,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要比在地区内、行业内的兼并困难得多,因为管家婆首先要你肥水不能外流,尽管是你认准的联合,也得乖乖听话,否则考虑你的任免问题。这就为企业自由地选择伴侣,经济地进行经营,人为地设置了障碍。除此之外,优势企业往往会产生认识或观念上的问题,如满足现状,万事不求人;只求平稳,不求上进。我们陕西的有些企业及企业领导人这种观念恐怕要浓一些。陕西人有句口头禅三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坑头,这在我们的企业里甚至是优势企业里多少还存在;更有甚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充分暴露了我们有些企业的劣根性,也暴露了我们陕西观念落后,风险意识,利益意识淡薄。按照辩证法的推理,有高风险,才可能会有高利益;风险和利益往往是相伴而生并且还会转化的。
不管是优势企业还是劣势企业,就目前全国各地所推行的企业资产重组来看,都存在着以下难点:
1.人们在观念和认识上未能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部分企业对国有资产必须在市场中流动和重组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工安置难,加之下岗压力,是制约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最大障碍。
3.国有资产重组的操作主体各异,定位不明,妨碍了资产重组的推进。
4.资产重组的层次不高,范围不大,使不同区域资产重组进行得很不平衡,难以实现资产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5.产权市场发展滞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影响资产重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