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救人是否属于犯罪?

2023-11-09 来源:易榕旅网

“见死不救”不一定构成犯罪,需满足具体条件。行为人需有救助义务,有能力却不救助才可能涉嫌不作为犯罪。《刑法》中无“见死不救”罪名,构成不作为犯罪需满足:行为人有积极行为义务、有实际可能性却未履行义务,且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因此,是否构成犯罪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分析

有可能违法,但不一定构成犯罪。判定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首先要看当事人是否有作为的义务,比如法律规定对近亲属包括母亲在内有救助义务,有义务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的,有可能涉嫌不作为犯罪。

我国《刑法》中并没有与“见死不救”相对应的罪名。见死不救是不是犯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不作为形式的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因此,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拓展延伸

不救人是否属于犯罪? - 人道主义行为与法律责任的界限

不救人是否属于犯罪?人道主义行为与法律责任的界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没有义务去救助他人并不构成犯罪。然而,道德和伦理层面上,我们常常认为救助他人是一种善良的行为。法律并不总能涵盖所有情况,因此需要权衡不同的因素。例如,如果某人明知他人处于危险中,但故意不采取任何行动,导致他人受伤甚至死亡,可能会被指控为过失杀人或过失伤害罪。因此,人道主义行为与法律责任的界限在于判断救助的义务和法律规定之间的平衡。尽管法律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救助他人,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秉持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结语

救助他人是否构成犯罪,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法律上,没有义务去救助他人通常不构成犯罪。然而,道德层面上,救助他人被视为善良行为。法律无法覆盖所有情况,需要权衡不同因素。若明知他人处于危险中却故意不采取行动导致伤害,可能构成过失杀人或过失伤害罪。人道主义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平衡在于判断救助义务与法律规定。虽法律不强制每人必救,但我们应秉持人道精神,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