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罪中的战时临阵脱逃罪和私放俘虏罪的主旨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结果,但仍故意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处罚标准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俘虏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俘虏管理制度、私放俘虏行为,主体为军职人员,主观上为故意。
法律分析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为故意。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一、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处罚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的,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逃避参加战斗将会对作战造成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私放俘虏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是
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军的俘虏管理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私放俘虏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对俘虏有管理责任的军职人员,也可以是其他军职人员。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俘虏逃走的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拓展延伸
故意犯罪的特征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对这两种心理差别是作出规定的。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决定量刑,具有一定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希望要比放任的主观恶性更大。对前者的处罚也就更重。
结语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同时,行为人也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因此,本罪成立需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另外,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处罚标准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私放俘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私放俘虏的行为、主体为特殊主体以及对俘虏有管理责任的军职人员或其他军职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三节 询问证人、被害人 第二百一十条 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书面、电话或者当场通知证人、被害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个别进行。
在现场询问证人、被害人,侦查人员应当出示人民警察证。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询问通知书。询问前,侦查人员应当出示询问通知书和人民警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