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缓刑与死缓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2023-09-29 来源:易榕旅网

缓刑和死缓的区别在于执法方法、考验期限、适用前提和法律后果。缓刑是针对罪刑较轻的罪犯,不关押而进行考察,根据表现决定后续处理;死缓是针对罪刑较重的罪犯,必须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缓期执行后根据表现决定是减刑还是执行死刑。死缓改判无期徒刑需要经过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或复核,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改判并限制减刑。总结来说,缓刑针对轻罪犯,死缓针对重罪犯,二者在执法方式和后续处理上有明显差异。

法律分析

一、缓刑和死缓的区别有哪些

(一)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二)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三)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四)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二、死缓改判无期徒刑如何处理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人限制减刑。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对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后没有上诉、抗诉的案件,认为应当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司法解释还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通过对比分析之后,我们知道缓刑和死缓的区别主要是在4个方面,其实这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针对的最新不同,其中死缓针对的是那种不是必须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换言之这种情况下罪犯的最刑是比较重的。而缓刑针对的是那种罪刑较轻的罪犯。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缓刑和死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执法方法的不同,缓刑犯罪分子不被关押,而死缓罪犯必须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其次是考验期限的不同,缓刑的考验期根据刑种和刑期而定,而死缓的法定考验期为2年。第三是适用前提的不同,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死缓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最后是法律后果的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根据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决定,而死缓在缓刑期满后根据犯罪人的表现可以减刑或执行死刑。综上所述,缓刑和死缓针对的犯罪情况和刑罚程度不同。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三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别。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七条 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的,应当记录在案,并在提请批准逮捕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