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他人诈骗的行为涉嫌诬告罪,被诬告的人可以到公安机关报处理,依法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并要求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给予赔偿。
要举报他人诈骗需要有相关的证据,无证据或者有证据但是公安机关或者法院不采信的话,那么也是涉嫌诬告,对方如果追究也会负相应的刑事责任的。
被他人诬告诈骗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委托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证明自己是被诬告的;
(2)、诬告行为对自己造成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诬告者承担赔偿责任;
(3)、对诬告者可以追究法律责任,例如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按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诬告陷害罪如何认定
(一)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二)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