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时,监护人如果没有教唆引导,则不会被判刑。但监护人有赔偿责任,应根据情况进行经济赔偿。如果犯罪是监护人引导的,监护人将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监护人的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不履行职责或侵害权益将承担法律责任。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相关部门应提供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如果不是监护人教唆引导的,监护人不会被判刑。单纯的认定未成年人构成犯罪的,此时作为监护人是不会被判刑的。
未成年人犯罪其监护人虽不会被判刑,但因监护人对其有监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如果需要进行赔偿其监护人有进行经济赔偿的义务;如果未成年人有财产应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
另外如果未成年人犯罪是其监护人引导或教唆的,则监护人会受到刑事处罚,并且是从重处罚。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拓展延伸
监护人的刑事责任与判决方式
监护人作为法律上的特殊身份,其行为是否涉及刑事责任及相应的判决方式备受关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监护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若违反法律规定,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如果监护人涉嫌虐待、遗弃、拐卖、贩卖儿童等犯罪行为,将面临刑事起诉。判决方式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法院会综合考虑监护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悔罪表现等因素做出判决。此外,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法律也规定了对监护人的特殊刑事责任和判决方式,以确保他们能够履行好监护职责。因此,监护人应当清楚自己的法律责任,遵守法律法规,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若非监护人教唆引导,监护人不会被判刑。但监护人有监护教育责任,需进行经济赔偿。如未成年人犯罪系监护人引导,则监护人将受到从重处罚。监护人作为特殊身份,其行为若违法,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法院将根据情节、社会危害性等综合考虑判决方式。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特殊刑事责任,以确保履行好监护职责。监护人应明晰法律责任,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