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在判断走私犯罪证据是否被篡改时,需根据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来综合分析。主要考虑证据的收集、保存、鉴定等方面,以及证据链的完整性等因素。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可以采用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形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有关机关应当对为犯罪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人员予以保护,并防止他们受到打击报复。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伪造、毁灭证据罪:伪造、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四条:在审判中,对涉及鉴定、检验、检查、勘验、检查笔录等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材料,要求当事人或者律师有权提出质疑并进行辩论,裁判人员应当就质疑提出明确的答复。
综上所述,判断走私犯罪证据是否被篡改需综合考虑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等因素。若证据被篡改,则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保证案件的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