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在逮捕当天进行,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相关机关需在10天内通知检察院处理情况。审查期限可适当延长,以决定是否释放或变更措施。
法律分析
羁押必要性审查当天是可以放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逮捕之后,人民检察院仍然应该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该建议进行释放或者是变更强制措施。有关的机关应该在十天之内把处理的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因此,羁押必要性审查要通过一定的期限才能决定释放或者是变更强制措施,案件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
拓展延伸
嫌疑人是否应该获得保释?
在判断嫌疑人是否应该获得保释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我们应该评估嫌疑人的风险,包括其是否存在逃跑风险、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等。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嫌疑人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以及是否有稳定的工作等因素。此外,嫌疑人是否有前科记录、是否合作配合调查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我们还需综合法律规定、相关判例以及司法实践来做出决策。综上所述,判断嫌疑人是否应该获得保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公正和法律的适用。
结语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适用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应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个案,应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机关。在判断嫌疑人是否应获得保释时,需综合考虑风险、社会背景、合作配合程度等多个因素。在案件复杂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审查期限。综合各种因素,确保判断公正、法律适用,促进司法实践的规范和公正。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四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前款规定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