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一些基本规律,它是数学素质的载体,也是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数学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希望对你有帮助!
1数学如何培养逻辑思维
创设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时,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不能使大多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挫伤其思维的积极性。
夯实数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有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笔者认为欲对其实施创新教育,必先夯实其数学基础。首先要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教学;再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教给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第四要精选例题、习题,通过严格系统地训练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最后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确保学生“双基”过硬。
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有所创新。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颖的教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选择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尤其重要。教师备课时,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不仅要弄清教材内容,而且要摸清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教学的关键,把握教学的适度点,找准启发的切入点,从而选择出富有创新的、最适合学生的一套完善的教法。
2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
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自学中进行。开始时,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或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和思考问题:①自学课本第123页至124页,边看边思考;②思考: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③例1中采用了哪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在数学定理公式等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一些基本规律,它是数学素质的载体,也是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教给学生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应只是灌输给学生这些定理、公式本身,更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免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应用,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背景,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欲望,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比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可以抛开课本让学生自己推导,再展现学生的推导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这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学生通过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不仅亲自获得了新知,而且也熟悉了创新过程与规律,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点燃创新思维的灵感
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营造课堂中的研究氛围关键是营造,着落点在创新。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激扬起创新的活力,就会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思维保障。可多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给学生提供探索创造的自由空间,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竞赛活动,营造创新氛围。适时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重要途径。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求异思维
不会提问的学生一般不会是学习好的学生。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没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老师的讲解为准绳,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促使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使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的爆发出来。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两组切磋和大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师生问、同学问的辩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对教学结语中的关键字句进行咀嚼。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