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群贤毕至造句子

2022-05-03 来源:易榕旅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群贤毕至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群贤毕至探真谛少长咸集罗浮山。

2、既有武林豪杰参与,又有朝廷命官观战,少室山上好不热闹,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把这崇山峻岭围了个水泄不通。

3、一时之间,群贤毕至,诸子咸集,传业授道,习经学艺,门生如云,声势浩大,学宫规模,恢廓壮观。

4、其中,“意洋珠宝”征下联,上联为“意在不言中看洋洋大观尽是随珠和璧”,“群贤毕至茶铺”征上联,下联为“暮云思往迹浅斟香茗细听琴”。

5、执政期间,伯里克利奖励学术,提倡文艺,一时雅典人才辈出,群贤毕至、文化昌盛。

6、这次论坛不仅有全球知名大学校长,还首次邀请了企业界和驻华使馆的朋友们,可以说群贤毕至,蓬荜生辉。

7、府尹大人,今日安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那位李将军定不会再次发难。

8、本次“师道”名家学术邀请展,选择国内专业院校的诸多教师以及他们的弟子们,颇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味。

9、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儿子出生百天纪念了,这一天白家热热闹闹的庆祝,亲戚临门,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0、昔日东晋兰亭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传承数千年至今,极尽风雅。

1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数学系名噪一时,已经成为全国数学研究与教育的龙头,是有志于数学的青年学子选择的第一志愿。

1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把酒言欢,畅叙友谊,其乐融融。

13、这是因为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积淀,同时,又有规模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文化精英人才。

14、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地上铺着八方隶书为主的古章,印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字。

15、今天的座谈会可说是群贤毕至,语言学界有名望的老先生全来了。

16、您老的寿筵,必然是群贤毕至,高朋满座。

17、群贤毕至,蓬荜生辉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18、虽说国际大腕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最后也没形成一份有约束力的文件,与会各方还相互埋怨、指责。

19、其中,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初露锋芒的新人,颇似“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

20、这次大会适逢其时、适逢其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1、彼时的西南联大,可谓群贤毕至,硕学通儒不胜枚举。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