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19
这是因为,第一,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正处于周王朝*政权逐渐削弱,诸侯并起,争霸天下的时期。天下乱纷纷,诸侯之间一切靠战争和国家的实力说话,孔子那套“温恭俭良让”的仁者爱仁的思想根本就行不通,这也是他周游列国推销*理念而屡屡碰壁的原因。一句话,孔子的儒学思想在春秋时代不接地气,过于理想化,在实战中没有作用,也当然不会受各诸侯的重视,更别提推行儒学思想了。
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孔子开创的儒学,承接了周王朝的“王道”思想,在生产力很落后的青铜时代,依靠井田制和奴隶制,王道思想推行起来问题不大,但是随着整个社会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生产力提高,奴隶制和井田制废除,各诸侯国财富积累,已经有了向垂垂老矣的周王朝叫板的能力,争霸野心顿起,礼崩乐坏,在各路诸侯国的杀伐之中,孔子却宣传不合时宜的仁爱思想,也难怪受冷遇。
【儒学是一套思想伦理体系,而不是实战之术】第二,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一套思想伦理体系,不是实战之术,在春秋时代受冷遇,在战国时代更是不被人重视,就拿儒学亚圣孟子来说,也是带着弟子到处在各个国家乱窜、讲学、辩论,却拿不出一项可供国君使用的富国强兵的办法,都是大而无当的说辞和高屋建瓴的道德优越感。
这是儒学的短处,那些儒学理论看着很高大上,但是实施起来却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根本没法与实用的法家、纵横家相抗衡。商鞅用法治让衰弱的秦帝国崛起,其余六国因为法治推行不利而亡国。儒学在战国时代能干什么?耍嘴皮子而已。
也难怪魏惠王(梁惠王)没事就把孟夫子喊去侃大山解闷,侃来侃去侃成一部《孟子·梁惠王》,一个国君将儒学当成侃大山的佐料,可见儒学“如丧家之犬”这种不受待见的程度。
那么,怎么到了汉代,儒学突然变成了显学了呢?
因为时势变化了!儒学在杀伐乱世没啥卵用,但是在和平年代治国就很有用。
【儒学理论体系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治国需求】秦朝因为没有将战时法律及时改变成和平时期的法律而一朝亡国,经过楚汉战争,汉王朝建立,成了比较稳固的大一统王朝,此时就需要从国家意志层面制定一套伦理体系,用来当作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去改造和约束臣民。
而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正是国家草创和思想理念比较混乱的时期,黄老之术和儒学思想开始争夺统治权,此时必须有一个理论体系脱颖而出才行,意识形态领域总是这么乱下去,对国家长久治安不利,最终还是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儒学的理论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理念恰好与治理国家的需求相契合,儒学成了显学,也就不奇怪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20
这其实是历史环境的因素了,因为汉武帝时期已经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个时候儒家思想对于统治者是有利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20
汉武帝需要用儒家的思想来统一百姓的思想,所以才会重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21
因为其他的思想前朝都已经用过了,并且不是非常的好,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