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44
1、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
此展品为元代文物。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枕面*略下凹,为曲线花瓣形,中心刻万字锦纹,枕体四面各开一宫门,门头与宫殿外的四角悬垂镂雕的如意云珠纹。
四角柱挂饰花形璎珞纹,前后宫门门柱上各挂莲花铺首衔环,墙体为透雕的云头,四角曲尺形围栏镂空六边形,其内饰相对的云头纹。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2、辽代琉璃棺
由棺座、棺身和棺盖组成。棺座棺身连为一体。棺身前大后小,前端有门。两侧面及后面中部堆塑缠枝牡丹纹,四周浮雕卷草纹带。
棺盖呈拱形,顶面刻划交叉的菱形方格纹,方格内外刻菊花、海棠,棺盖下部堆贴卷云纹。通体施黄、绿双色釉。
3、陶连枝灯
连枝灯是一种古代油灯,以铜质、陶质最常见,常高1米左右。战国出现的连枝灯,到了汉代极为盛行,以铜质、陶质最常见。
铜质连枝灯的形体多较高大,常在1米左右,下有灯座撑托树干式的灯柱,灯盘少则三个,多则依次递增,一般为豪门大户的照明用具。
陶连枝灯出土数量较多,造型装饰繁简不一,高度大小差异明显。有些陶连枝灯在夸大放形的灯座上,增加一些人物和禽兽的堆塑,称为贴塑灯具,独具特色。
大同博物馆的陶连枝灯是东汉时期的,1992年大同市阳高县安家宅东汉墓出土。
4、春秋蟠虺纹铜鼎
春秋中晚期的文物,出土于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东周墓,炊器,也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圆口,附耳,深腹,圜底,马蹄形足。
耳内外、口下及腹部各饰一周蟠虺纹,腹部间以二周绳索纹,腹下部饰一周三角纹,膝饰饕餮纹。整器浑厚凝重,纹饰纤细,是典型的“楚式鼎”。
5、铜博山炉
属于汉代文物,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
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同市博物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44
博物馆陈展以反映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为主线,陈展分为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4个专题展厅分别为《大同恐龙》《瓷路撷珍》《梵语清音》《妙笔丹青》,此外还有一个临时展厅为《盛唐瑰宝》。其中,不少重量级文物都是首次展出。从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到司马金龙墓葬的棺床俑阵;从辽金时期的建筑遗存到明清年代的兵器车辆,很多堪称国宝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与市民见面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中,有一半是初次展出的珍稀藏品。此次展出的1000余件精品文物,一部分是从馆藏文物中精选而出,一部分是由县区文管所借调。首次露面的400件精品文物,如北魏时期的玻璃器皿,元代时期的金银器等文物,都是过去从未公开展示过的文物精品。尤其是“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以前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与市民见面,这次将一现真容。
该馆展出的大同城南门外北魏建筑遗址出土的石雕方砚,是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鎏金高足铜杯等是来自波斯(今伊朗)萨珊王朝的珍贵文物。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棺床、石雕柱座及木板漆画,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刻、漆工艺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
出土于大同西郊元墓,元代景德镇影青瓷器。瓷枕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坐为长方形,瓷枕整体为富丽堂皇的宫殿造型。枕面为云形,上面刻有字锦纹,为宫殿的殿顶。宫殿四壁雕有垂花,四角璎珞下垂,地面四周有护殿栏杆。枕体四面分别堆塑着四组神话人物场面。正面为广寒宫场景,殿内嫦娥居中,殿前有一只正在捣药的玉兔,周围伴有4位侍女。背面正中坐有一官吏形象的人物,两侧分别站立两位侍卫。广寒宫瓷枕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悬塑等的方法进行表现。瓷枕结构形式对称,人物形象生动,恍若仙境,雕饰细致入微,堪称瓷枕中的精品。
“镇馆之宝”北魏汉人琉璃棺材
1958年大同城东马家堡辽墓出土。由棺座、棺身和棺盖组成。棺座棺身连为一体。棺身前大后小,前端有门。两侧面及后面中部堆塑缠枝牡丹纹,四周浮雕卷草纹带。棺盖呈拱形,顶面刻划交叉的菱形方格纹,方格内外刻菊花、海棠,棺盖下部堆贴卷云纹。通体施黄、绿双色釉,是完整保存下来的辽代珍品。
“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
“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这件大同城西五里店出土的宝贝是元青白瓷的佼佼者,采用了四面镂空的宫殿式建筑,配有四组神话故事,正面为广寒宫的神话传说,极具文物价值,是国内瓷器中罕见的景德镇窑的艺术珍品。
“镇馆之宝”北魏陶牛车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大同市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44
1、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
此展品为元代文物。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枕面*略下凹,为曲线花瓣形,中心刻万字锦纹,枕体四面各开一宫门,门头与宫殿外的四角悬垂镂雕的如意云珠纹。
四角柱挂饰花形璎珞纹,前后宫门门柱上各挂莲花铺首衔环,墙体为透雕的云头,四角曲尺形围栏镂空六边形,其内饰相对的云头纹。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2、辽代琉璃棺
由棺座、棺身和棺盖组成。棺座棺身连为一体。棺身前大后小,前端有门。两侧面及后面中部堆塑缠枝牡丹纹,四周浮雕卷草纹带。
棺盖呈拱形,顶面刻划交叉的菱形方格纹,方格内外刻菊花、海棠,棺盖下部堆贴卷云纹。通体施黄、绿双色釉。
3、陶连枝灯
连枝灯是一种古代油灯,以铜质、陶质最常见,常高1米左右。战国出现的连枝灯,到了汉代极为盛行,以铜质、陶质最常见。
铜质连枝灯的形体多较高大,常在1米左右,下有灯座撑托树干式的灯柱,灯盘少则三个,多则依次递增,一般为豪门大户的照明用具。
陶连枝灯出土数量较多,造型装饰繁简不一,高度大小差异明显。有些陶连枝灯在夸大放形的灯座上,增加一些人物和禽兽的堆塑,称为贴塑灯具,独具特色。
大同博物馆的陶连枝灯是东汉时期的,1992年大同市阳高县安家宅东汉墓出土。
4、春秋蟠虺纹铜鼎
春秋中晚期的文物,出土于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东周墓,炊器,也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圆口,附耳,深腹,圜底,马蹄形足。
耳内外、口下及腹部各饰一周蟠虺纹,腹部间以二周绳索纹,腹下部饰一周三角纹,膝饰饕餮纹。整器浑厚凝重,纹饰纤细,是典型的“楚式鼎”。
5、铜博山炉
属于汉代文物,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
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同市博物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2:44
博物馆陈展以反映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为主线,陈展分为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4个专题展厅分别为《大同恐龙》《瓷路撷珍》《梵语清音》《妙笔丹青》,此外还有一个临时展厅为《盛唐瑰宝》。其中,不少重量级文物都是首次展出。从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到司马金龙墓葬的棺床俑阵;从辽金时期的建筑遗存到明清年代的兵器车辆,很多堪称国宝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与市民见面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中,有一半是初次展出的珍稀藏品。此次展出的1000余件精品文物,一部分是从馆藏文物中精选而出,一部分是由县区文管所借调。首次露面的400件精品文物,如北魏时期的玻璃器皿,元代时期的金银器等文物,都是过去从未公开展示过的文物精品。尤其是“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以前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与市民见面,这次将一现真容。
该馆展出的大同城南门外北魏建筑遗址出土的石雕方砚,是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鎏金高足铜杯等是来自波斯(今伊朗)萨珊王朝的珍贵文物。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棺床、石雕柱座及木板漆画,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刻、漆工艺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
出土于大同西郊元墓,元代景德镇影青瓷器。瓷枕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坐为长方形,瓷枕整体为富丽堂皇的宫殿造型。枕面为云形,上面刻有字锦纹,为宫殿的殿顶。宫殿四壁雕有垂花,四角璎珞下垂,地面四周有护殿栏杆。枕体四面分别堆塑着四组神话人物场面。正面为广寒宫场景,殿内嫦娥居中,殿前有一只正在捣药的玉兔,周围伴有4位侍女。背面正中坐有一官吏形象的人物,两侧分别站立两位侍卫。广寒宫瓷枕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悬塑等的方法进行表现。瓷枕结构形式对称,人物形象生动,恍若仙境,雕饰细致入微,堪称瓷枕中的精品。
“镇馆之宝”北魏汉人琉璃棺材
1958年大同城东马家堡辽墓出土。由棺座、棺身和棺盖组成。棺座棺身连为一体。棺身前大后小,前端有门。两侧面及后面中部堆塑缠枝牡丹纹,四周浮雕卷草纹带。棺盖呈拱形,顶面刻划交叉的菱形方格纹,方格内外刻菊花、海棠,棺盖下部堆贴卷云纹。通体施黄、绿双色釉,是完整保存下来的辽代珍品。
“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
“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广寒宫瓷枕,这件大同城西五里店出土的宝贝是元青白瓷的佼佼者,采用了四面镂空的宫殿式建筑,配有四组神话故事,正面为广寒宫的神话传说,极具文物价值,是国内瓷器中罕见的景德镇窑的艺术珍品。
“镇馆之宝”北魏陶牛车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大同市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