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6
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个差异”:
1、地区经济水平差异。
在历史中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非常明显。
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实行东部优先发展,然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区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
这样,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就显现出来,并且不断扩大。西部要想赶超东部,关键在于努力发现自身优势,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东部地区以及国际分工,并根据经济增长条件适时推动产业升级,才能实现赶超,并取得比较好的经济发展效果。
2、地区经济结构差异。
如第三产业的比重。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和经济优势。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中西部地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工业化程度较低。 工业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生产的传输网络,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辐射能力差。
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不仅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而且产业化程度高,产品技术含量高,增加值大。 这种差异导致中西部地区损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 这是由于地区经济结构差异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应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中部地区应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并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 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文化和技术以及与军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3、人民生活水平差异。
由于人们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中国各地的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 西部地区的消费率最高,而东部地区的消费率最低。 各个地区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相应的强弱影响。 中部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最大。
当前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仍然存在。 通过区域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进入新时期解决重大社会矛盾的途径之一。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城市两极分化的极化效应所带来的因素集中,长期行政分权导致的区域发展权失衡,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区域资源禀赋。 从城乡发展差距,经济发展差距和区域产业结构失衡三个主要方面突出了发展的长期失衡。 西方发达国家的均衡发展为中国区域不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必须坚持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建立新的繁荣的城乡关系,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注重区域协同效应,加强跨区域合作,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7
1、从人均GDP最高的前5个省份与最低的后5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之比,以及地区间加权变异系数看,我国区域间差距自2006年以后逐步缩小,但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仍很明显。
3、收入分配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还在0.46以上,仍处在较高水平。如果考虑到财产存量的差距,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4、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与生态环境总体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挑战十分严峻,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四分之一。
5、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4%(2016年),为主要经济体最高,超过美国的7.3%、英国的7.2%。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脱实向虚”现象比较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7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经济设施等;地区经济结构,如第三产业的比重;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等。
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通过区域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进入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之一。
由于人类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帝王将相为了追求享乐,一般都将精力和财力投往都城以及能为国家创造积累财富的地方,再加上当时世界动荡不安,战火绵绵,对于那些边远地区发展的投入少之又少。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帝国主义殖民*的剥削,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依附关系束缚了落后地区的发展。这都导致了区域间生产力布局极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十分悬殊,从而为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地区都有它的比较优势。有的地方区位优越,有的地方幅员广阔,有的地方资源丰富,有的地方人才辈出,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而有的地方自然山水美丽,这些都是他们的比较优势,而有的地方可能还有多种优势,或者是叫做综合优势。那么区域*,正是在实施分类指导来体现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的时候,才成为真正的区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8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主要有:
1、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尤其是产业分布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然存在。
2、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加快补齐短板尤为关键。
3、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实现区域均等化任务艰巨。
4、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统筹解决难度大。
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及各地区之间在城市化水平方面的差异。比如,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前者是后者的3.22倍,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这种差距甚至高达5—6倍。
再比如,2005年东部地区城市化率为52。8%,西部地区只有34。6%。由于城乡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各地城市化水平又存在较大差异,必然导致区域间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较大差异。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不论是地区之间还是城乡之间,由于在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生产力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
但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显然已经超出了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在同等发展阶段上的正常状况。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状况不仅不符合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外,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区域、城乡差距形成的背景不同,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除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改革以来所实行的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尽管这种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而且历史的看也是相当成功的。
但经过前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逐渐突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要求在发展战略上实现由不平衡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58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经济设施等;地区经济结构,如第三产业的比重;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等。
你在吃饭,你能吃得饱饭,你能想吃饭就吃饭,你能想吃什么饭就吃什么饭,甚至你可以选择不吃饭,而是去吃零食快餐,甚至是海鲜,牛排,大火腿。
而有的人没饭吃,吃不饱饭,不能想吃饭就吃饭,更别说别的。
这就是区域的不平衡,一个放在表面但其实就是人们生活水平不平衡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