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即将开讲,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21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2:12

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的总体轮廓。实现*,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党人*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而奋斗。

@藤之办公素材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3:30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更点燃强国梦想。
一、航天员通过60分钟的“天宫课堂”,将无垠的太空化作三尺讲台,既有太空“冰雪”、液桥演示、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的演示,也有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空间站科学设施的展示。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太空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呈现了与地面迥然不同的奇妙表现让我们直观地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太空的乐趣。
二、“天宫课堂”不仅给学生们传播普及了空间科学知识,也让他们直观感受到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伟大成就,更极大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天宫课堂’除了是普及科学的课堂,也是一次特别的爱国思政大课,通过‘天宫课堂’启迪同学们仰望星空、脚踩大地,超越平凡、突破自己。
航天员在轨演示的一项项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领略了科学知识的神奇有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踮起脚尖,仰望星空,争做脚踏实地的追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5:04

前不久,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让人们领略了冰雪运动的魅力。“太空教师”王亚平首先展示的便是太空“冰雪”实验。只见她拿出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透明袋子,袋口连接着一根吸管。接着,她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挤出溶液,经过几次尝试后,在吸管口渐渐地形成一个透明液体球。“马上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王亚平用提前沾了点结晶核的毛根轻轻碰触球体,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透明球迅速变成了结晶球,看起来像一颗“冰球”。

  
“乙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里,只要有一丁点的结晶核颗粒,就能打破它的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 王亚平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而在析出晶体时,还会释放热量,因此这颗“冰球”摸起来有发热的感觉。

  
在空间站内,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挤出的液体形成了饱满均匀的液体球。为了向同学们更直观地展示表面张力,王亚平紧接着做了第二个实验。只见她手里拿着两块塑料板,叶光富拿着装有饮用水的袋子向两块塑料板的表面分别挤上一个水球。与此同时,地面主课堂的学生们也在做着一样的实验。王亚平将两个水球靠在一起直至相融后,又将它们缓缓拉开,一座奇特的液桥搭建而成。

  
在地面主课堂现场,记者观察到,同学们手中并没有出现相同的现象。“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告诉记者,液桥是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联结起来所形成的。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下,水有一点点的表面张力就可以形成液桥。而在地面有重力的因素,需要运用高压等条件才能实现,两者的实验原理也不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6:56

跟随着旋转的陀螺,我们的心一起飞向太空, 飞向了我们的太空家园, 带着一颗好奇心一起来聆听 我们中国的太空教师 王亚萍 老师 和翟志刚,叶光富两位,宇航员叔叔, 来为我们讲述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 一起听了一节趣味恒生,收获满满的 不同寻常的来自太空的课。

首先他们在离地球400公里的太空家园 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河和新仓 向同学们打招呼,问好, 主课堂和分课堂的同学们也热情的回应着。

接着就开始参观他们所住的太空家园了, 他们漂浮在高高的太空中为同学们介绍着 我们中国的空间站, 做着一个个趣味的实验。

从这些实验中我明白了很多,学到了许多知识。 原来他们在太空中也可以 运动和锻炼, 而且还有跑步机和自行车两个锻炼的工具, 原来他们在太空中也可以吃到水果,还 还有着自己的饮水机, 不过这倒很有趣呢,因为在太空中是失重的,所以水的张力大显身手, 在他们的操作下,水居然不可思议的变成了水磨,而且还变成了水球, 将纸折的花放入水膜,居然开出了一朵太空之花,很美呢, 在接着用水球照一照自己,哇,就出现了一反一正两个像真神奇, 再放上泡腾片, 欢乐水球就做成了好快乐呢, 这是我觉着最有趣最好玩的一个实验了。

那么我想提出个疑问, 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膜和水球呢?原因在于, 在地面的时候是有浮力的,而到了太空中就失重了,所以也没有了福利,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一开始我也很惊讶,但是听了他们的解释我就明白了,而且还明白了一个新知识。浮力是随重而产生的, 如果失重了,浮力也会消失。看吧,是不是很有趣呢?

还有许多实验也很有意思呢。 比如太空行走是漂浮着的,那么太空船身是怎样的呢?哦,原来他们得画着圈圈才能旋转呢, 与在地面旋转时大不相同哦。还有他们的太空卧室是非常温馨的, 里面挂着家人的照片和各种美丽的装饰品, 这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当然有时也可以和亲人们打打电话视视频, 这样很不错吧?

很快就来,到了提问时间, 大家纷纷举手提问,同学们提问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会做梦吗?比如看到星星和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还有他们能发邮件并且能收到我们发的邮件吗?这些问题我们的太空教师和宇航员们都给出了解答, 这让我知道他们是会做梦的 梦到的和地面一样,只不过他们在空中怕磕着碰着,必须在水袋里睡觉,醒来的时候倒是有一种在梦中的感觉。噢,原来他们看到的星星是很亮的,星星在太空中看到是不会眨眼睛的。嗯,最让我惊奇的是他们90分钟就能为地球转一圈,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那么问题又来了,居然是这样,那么他们绕到地球背后的时候,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他们背后的故事吧。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查阅了资料。我们能够登上空间站,能够在太空中视频授课,真的是很不易的。价格昂贵,成本高,先不说, 最主要的是危险性也很强。 他们在太空中做实验的时候,只有很小的一点空间,如果一不小心仪器碰在那些试验品上,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带上去的实验品也是经过计算了的,是 只能带几课。

为了每次太空授课, 我们的主讲老师王亚萍, 在地下训练时,还得抽出自己的时间去向教育工作者请教一些教育的问题,去请教 应当怎样上课, 这都是为了能让我们 更好的来听啊。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在1986年美国第1次太空授课失败, 7个人全部遇难。知道200 直到 20年后,美国第1次在太空授课。 2013年, 我们中国第1次太空授课, 那时是在太空实验室, 而时隔8年的今年, 从太空实验室 转到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我们中国是第2个实现太空 授课的国家, 这让我感到了自豪和骄傲, 在我的心中,对航天工作者的敬佩之情冉冉升起。祝他们工作顺利, 祝福我们的中国越来越富强。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9:04

看完“天宫课堂”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祖国的强大以及国家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视。

这样的太空授课极其难得,给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埋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空间站实验内容与高中课程紧密结合,也让孩子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把实验室搬到太空中,对平时喜欢做实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体验。

王亚萍老师先带我们参观了一圈空间站,然后我们观察了在太空中一跳一跳的心肌细胞,又学习的一下空间站里的一些设备。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关于失重环境下水的实验。

王老师用水做的一个水球,有点像我们吃的棒棒糖。映出来的倒影是倒过来了,这又有点像那种透明的水晶球,只不过在一闪一闪的发光。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立刻起了好多小气泡,让我联想到波光鳞鳞的海面下游动着的沙丁鱼群。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实验,让我体会到了太空的奇妙。

然而在无边无际,深邃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答。加油吧!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1:28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将于23日15时40分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那么这次“天宫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太震撼了,眼前一亮的那种感受,更多的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而感到骄傲。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次授课活动讲什么?来看一下课程表:届时,航天员将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另外还有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的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的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展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太空抛物实验中,新晋“顶流”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惊喜亮相,充当“助教”。只见王亚平将吉祥物冰墩墩轻轻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沿着原来抛出的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生动演示了天地抛物之间的区别。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天地互动环节,谈及皮肤在太空是否会变好,王亚平表示,因为空间站没有太阳光照射,温度和湿度也都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另外在微重力环境下人的体液会向上分布,皮肤也会随之向上提升,“所以我感觉在空间站里皮肤状态很不错”。

“天宫课堂”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看完“天宫课堂”第二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也对科学知识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希望,我们的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祝愿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0:10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的总体轮廓。实现*,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党人*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而奋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3:08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6:2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
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3:42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

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了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由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中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环境,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不停的跳动;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使实验现象更加直接和直观。

液体表面张力试验,使水在太空中变成一张水膜;继续注水后,形成水球;将气泡注入水球后,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还有宇航员在无重力状态下活动等现象,并实时与地面课堂进行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7:46

努力学习,观后有感 --“天宫课堂”有感
你们都还记得2013年的那一节特殊的太空课吗?距今都有7年之久。但是我还是一位3岁的小不点呢。

今天,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一同为我们授课。
他们在中国空间站中为我们授课,讲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神奇的太空环境,真的太有趣了。企鹅服
宇航员们在宇宙中,不仅会长高好几厘米,还会看起来胖乎乎的。那是因为失重,导致的血液分布不均,下肢的血液到了上肢,为了不对宇航员的心血管、骨骼、肌肉等造成影响。

航天员们发明了“企鹅服”。通过人为束缚,给肌体增加压力,使航天员的肌肉得到负荷和刺激,保持基本结构和功能。太空欢乐球
在失重的环境下,表面的张力大显神威。将一个水膜,慢慢的入水,从而形成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再里面注入一个气泡,就更神奇了。水球像放大镜似的,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像。

在刚才的水球中加上点色素,再加入半片泡腾片。瞬间。水球越来越大,还变成了一个缩小版本的“地球”。
听完整节课,我备受启发短短的。这样一节短短的太空课让我萌发了探索宇宙的梦想,同时,也见证了航天人的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2:08

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

为什么要做这些科学实验?背后蕴含着哪些科学奥妙?与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又有什么关联?

实验一:温热的“冰球”现象回顾: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几秒钟就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王亚平说,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

专家解读:“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当中会释放热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过饱和溶液结晶通常需要外界“扰动”,而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延伸阅读:在地面上进行结晶实验时,晶体的样子可能因容器形状不同有很大差异。而在微重力环境中,晶体并不受容器的*,可以悬浮在半空“自由生长”,这与中国空间站里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相呼应。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目前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实现材料在无容器状态下从熔融到冷却凝固的过程,供科研人员收集物性参数进行研究;二是用于特殊材料在轨生长,缩短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流水线、走进大众视野的时间。



实验二:“拉不断”的液桥

现象回顾:叶光富将水分别挤在两块液桥板上,水球状似倒扣着的碗。液桥板合拢,两个水球“碗底”挨“碗底”;液桥板分开,一座中间细、两头粗的“桥”将两块板相连;王亚平再将液桥板拉远,液桥变得更细、更长,仍然没有断开。

专家解读:张璐介绍,微重力环境与液体表面张力是液桥得以成形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液桥不易被察觉,比如洗手时两个指尖偶然形成几毫米液柱,再拉远一点就会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在空间站里,航天员轻松演示出比地面大数百倍的液桥,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延伸阅读:液体表面张力是“天宫课堂”中的高频词,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做过的水膜、水球实验都阐释了这一原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康琦介绍,空间站可以最大限度摆脱地面重力影响,为包括液桥实验在内的流体力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带着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项目升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2:46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史上有着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许从未想过来到天上,来到月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有如此厉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自己空间站的中国,迎来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

  一直对太空感兴趣的我,这次课堂,怎么会少的了我?步入太空,许多不同的实验让我目瞪口呆!太空细胞学实验,在与地球条件相差极远的时候,依然可以养活种种生命。太空转身,当你扭动身体时会扭在一起。像这样有趣的事要有很多很多,都是人们一步一步踏出来的,就像鲁迅说的一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着浩瀚无际的宇宙,是什么让我们能学到如此知识呢?是那些勇于为国家做奉献的宇航员。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0xx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预计到20xx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在20xx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我的中国,地大物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7:40

神舟十三号必将*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