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町历史建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6:1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1:57

中华商场,位于台北市中华路一段,曾是大台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公有综合商场。从1961年落成启用,中华商场紧邻西门町,兴盛一时。然而,随着市区重新规划与捷运的施工进程需求,商场于1992年被拆除。原址成为林荫大道的一部分,中华路改造计划的产物。


中华商场的位置与清治时期所兴建台北府城的西城墙大致重叠,城墙高度约略为商场二楼的高度。日治时期,西城墙连同西门在1900年代初被全面拆除,城墙原址随后配合已填平的西护城河稍作拓宽,改筑成为西三线路(即现今的中华路一段)。西三线路在兴筑之前已有铁路沿路行经,所以总体路幅比当时的其他三条三线路来得宽广。


中华商场起建与落成于1949年到1961年期间,期间市为整顿市容,决定于该处原地改建新式商场。工程进展快速,八座三层楼连栋式建筑于八个月后正式落成,命名为“中华商场”。商场总长1,171公尺,兴建经费总计为新台币47,335,845元。


中华商场的八座建筑每一座都有其特色,其中忠、孝两栋贩售家用电器、音响与电子零组件,19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产业兴起,商家开始贩售相关软体、硬体与周边设备。玉器、珐琅及民俗艺品商家分布在仁、爱两栋,邮票、古币搜集与交换专门店及相命、堪舆铺子则零星穿插其间。信、义、和三栋则有许多中国各地的小吃,如“徐州啥锅”、“真北平小馆”、“点心世界”等。成衣、制服、牛仔裤、军用衣料、老人茶馆、旗帜徽章等相关商家则分别位于和、平两栋。中华商场的黄金时代,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商场内商家与顾客的交易风格盛极一时。


1980年代,随着台北市的商业重心逐渐东移,中华商场吸引力与日俱减。整个西区商圈也面临老旧所带来的瓶颈。铁路的地下化虽然解决了中华商场西侧长久累积下来的脏乱问题,但商场西侧的脏乱难以改善。同时,台北捷运的兴建计划中,南港线与板桥线将行经中华路,并设置西门站,须取得工程所需用地,导致市决定拆除商场。


拆除前夕,中华商场内租户普遍反弹,引发激烈抗争。1992年10月20日,市正式下令拆除商场。六个月后,八座商场建筑全部被拆除。原本在商场内作生意的商家,有一些搬迁到附近或较远的地方继续营业,但更多的商家从此消失无踪。中华商场原址大部分于商场拆除后随即作为捷运工程用地。直到地下部分工程告一段落并展开地面恢复工作后,配合改造中华路为林荫大道的计画,将原地面改筑为车道与安全岛。捷运西门站与西门地下街则设置于商场爱、信、义栋原址地下。


扩展资料

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西门町的地名来自日据时代,当时的居民大多居住于台北城内,而西门区域就是最他们的休憩场所,16年,这里有了第一家戏院“东京亭”,1922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