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最新发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5:3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5:01

在商周时期,古人并未使用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灯具。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田野考古的发现,都未曾揭示过那个时代的照明器具。然而,关于照明工具的问题,答案在于“烛”这一概念。王献唐在《古文字中所见之火烛》一书中提到,“烛”字源于“火蜀声”,并引用卜辞中的几个字形来解释,如“△”、“○”和“□”,它们分别象征着一个人跪着持烛和燃烧的木条。尽管这些字形的解释尚未在古文字学界达成共识,但烛作为商代照明工具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


在先秦文献中,“烛”字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周代的礼制文献中。例如,《礼经·曲礼》记载,拜访朋友时,看到烛火即将燃尽,就应告辞。《周礼·宫正》提到,邦国大事,天子出行,宫正会安排宫庙中的照明。《仪礼·燕礼》描述了夜晚宴会上的火炬分布,而“燋”字则指代用柴枝扎成的火把。曾子病重时,也有童子手持火把守护。这些典籍中提到的“烛”和“燋”,实际上都是火把的不同形式,包括手持的小火把、插地的大火把和庭院中的庭燎。


春秋时期,颜叔子的故事中,烛的作用更为直观,他用烛照明,甚至在烛尽后用燎火继续照明。这表明,当时的“烛”既包括点燃的火把,也包括未点燃的“燋”。烛的制作材料多样,如麻蒸、束薪(炬)、松木条和桦树皮,后者经过裹松脂处理,成为著名的“桦烛”或“花烛”,与今日“洞房花烛”的起源有关。


扩展资料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商周时代的《周礼》、《仪礼》、《礼记》中已出现“烛”字,此烛非灯烛,而是一种火把、火炬而已。 未燃的火把通称为燋,用于把持的火为烛,置于地上的为燎。 宁夏海原出现的插入室内墙壁的油楹树枝,江西瑞昌发现的用竹签燃照以及周代的火炬照明,为最早的“烛”。为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马家窑文化-叶纹彩陶灯烛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