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学茶札记(五十六)什么是国有林的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接作者上文《80后学茶札记(五十四)何谓“古法”制茶?》。古六大茶山尤其易武,“国有林”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但许多小伙伴、甚至一部分专业市场里的茶商,根本没听过或者不清楚什么是“国有林”;那什么是国有林的茶?按照字面理解就是生长在林地权为国有林地里的茶树所产出的茶叶,这类茶树基本生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所处的原生生态十分优秀,加之茶树长时间没有人工干预,优胜劣汰的野外生存使这类茶树非常壮实,所以品质堪称普洱茶王冠上的宝石。
聊“国有林”必须先把“野生型”与“栽培型”两种茶树说清楚,否则很容易造成误会,市场上很多人把非茶园种植的茶都称为“野生茶”,这是非常错误的,野生茶指的是完全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所以大都会带有毒性而不适合饮用的茶树(PS:野生型茶树适合饮用的很少,所以市面上并不多见),那些已经被人工驯化完全适合饮用,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口迁徙茶树长时间无人管理,所以长在哪和怎么长不重要,重点是“人工驯化”四个字,举个例子现在住在蛮砖茶区瓦竜的村民都是后面搬迁进去的,搬迁进去后国家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划拨了一些林地给村民,村民开荒时发现了大片的古茶园,但这些古茶园是清朝时住在这里的石屏人种下的,后来发生瘟疫村子就没落消失了,那么这些茶树在那个时间节点之后直到瓦竜新村民开荒之前,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但它们永远只能称为“栽培型”古树。
“国有林”不为大多数人熟知是其特点决定的,艰难的路程、高昂的价格、稀少的产量,使得大厂牌很难参与到国有林原料的收购,所以国有林的茶基本只在普洱茶玩家手里收藏或者交易,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再者国有林的茶大都对茶客的品饮功底要求甚高,飘香、含汤香、回甘、生津这些只是基础,要求茶客对汤感、滋味的饱满与延展度、山野韵、茶汤底蕴等等这些有点抽象的指标非常敏锐,否则一般茶客喝到这类茶都会觉得无甚出彩之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有林”本身很难成为通货,最多只能成为通货的“噱头”;好不容易想起说一次国有林,干脆就给各位看官点点那些名气比较大的国有林有哪些:
易武:刮风寨——茶王树、茶坪、白沙河;瑶族丁家寨——弯弓、白茶园、薄荷塘;汉族丁家寨——一扇磨、香椿林;曼乃——马叭;中山上寨——铜箐河;布隆河——百花箐
蛮砖:高山寨——三叉箐;小曼竜——桃子寨;瓦竜国有林
上述这些是名气比较大的,还有很多不知名或者甚至被隐瞒的国有林茶地数不胜数,国有林茶地是狂热爱好者的乐土,需要花的时间、精力与代价都太大,所以一般茶商大都不会碰它们,要么就是专门做国有林茶地的茶商,就如瑶族丁家寨遇到的一位友人,整整一个春茶季待在那,收了60多公斤弯弓,这就是国有林的产量。
“国有林”慢慢的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不再特指国有林地里的茶树,“国有林”概念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回归自然、高品质、小产区的代名词,与那种现代化茶园化的茶地形成鲜明对比,国有林被热捧代表了一部分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对于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喝到茶里的山野韵有时放佛置身其中一般。
本文来自微信/捌零后学茶人,经作者授权(www.ishuocha.com)转载,图源于网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