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在河南安阳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殷墟和甲骨文。这一重要发现将中国殷商史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时期。根据中国古文字学家的观点,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且较为完备的文字系统。它已经相当复杂,已发现的字汇超过3000个,涵盖了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并且能够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了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严密的文字系统。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尽管仍保留了一些原始图画文字的特征。
甲骨文产生于商朝,大约距今3600多年。它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记录了从盘庚迁都至纣王间270年的卜辞,是已知最早的中文书迹。殷商时期的三大特色——重视历史记录、饮酒文化以及对鬼神的敬仰——使得这些龟甲得以保存至今,成为研究中国文字的宝贵资料。商代已经出现了精美的笔墨,由于契刻的原因,甲骨文的书法风格瘦劲锋利,带有刀锋的韵味。
根据文风的盛衰,甲骨文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商代晚期,从盘庚迁都至商纣王共273年,历经8世12王,甲骨文也有早晚之分。学者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划分为五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