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02
一,如何正确理解“内向”
在解决内向者“社恐”之前,我们应该先正确理解“内向”。在传统观念中,我们会认为内向者是孤僻、懦弱、害羞、冷淡、悲观的。他们常被告诚要多与人沟通,要融入集体,也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毕竟在这个充满了人情世故的社会里,活泼开朗的外向性格更能吃得开,也似乎更容易受人欢迎。
但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中认为:
内向与外向就是两种性格而已。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也就是精力的来源。外向的人可以从社交中获取能量, 而内向者可以从独处中得到能量。
外向者对外部世界更感兴趣,而内向者更注重内心世界。因此,内向或外向所代表的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并没有优劣之分。内向不是缺点,而是性格。这个观点和本书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社交电池”这个概念,它指的是我们在任何指定时间点所拥有的社交精力值。
外向者是通过在别人交际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他人的精力并提醒自己达到那个精力水平来充电;而内向者通过独处来充电,他们用于社交的电池非常有限,过多地交往会不断耗费他们的电池让他们感觉到疲劳,因此当他们看起来害羞,冷漠或不安时,有可能是他们的电池已经用尽了。
理解了“内向”的本质,那么我们就根本不用为自己的内向性格而感到自卑了。不仅如此,内向性格还有很多优势呢!
二、内向者的优势
内向是一种性格,一种心理模式,内向者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内心,认为真实的内在最重要。其实,当我们面对着这个浮华喧嚣和充满*的世界时,这种集中精力关注内在,而不被*操纵的心理模式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内向者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内向者更善于观察与思考,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多数时间都把脑力用于处理信息,而不是表达情绪。他们的洞察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比较强。
2、内向者由于更加关注内心,他们更容易专注和进入心流状态,也更倾向于深度工作。他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别人不太可能想到的点子,规避掉别人发觉不了的风险。
3、内向者都是极好的聆听者,他们的共情能力会更强,更容易从更深入、更个人的角度了解别人。
4、内向者更加,他们的快乐是自己创造的,他们不需要依赖别人给他们充电,独自就是最好的充电,他们能产生对于无聊的免疫力。
因此,内向者其实有很多优势,是这个社会特别需要的。
三、内向者克服“社恐”的几个小技巧:
对于社交,内向者是真的不在行。他们肯定不如外向者善于言辞,因此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交上,这也就是内向者的社交电池耗尽更快的根本原因。
但是内向者也不需要*自己成为外向者或是“社交达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社交感觉到疲惫和需要独处时,如何去优化自己的社交表现,不让别人觉得自己无礼或是被怠慢,这样就可以了!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相当实用的,能让我们从容面对社交的好方法。我把它们分为“日常沟通类”和“派对类”。
(一)日常沟通中,内向者可以采取的小Tips
1.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内向者可能不喜欢过多说话,但是他人与我们说话,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或带有语气的感叹词做出反应。这种方式所传达出的信息,其实并不比语言要少,还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与他们感同身受。
2.当别人与我们闲聊,可是我们可能并不想与之过多对话时,就可以就一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探讨的方式就是提问,问一些谁、什么、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在关注他的情绪,另一方面这种提问会让他慢慢厌倦并停止交流。
3.沟通这件事,需要进行一场“爆发式谈话”,直奔主题用20分钟速战速决,这样既不会消耗我们太多的社交电量,还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这正是沟通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参加一个聚会
关于聚会,大部分的内向者都不太喜欢,因为一些聚会会让我们觉得浪费时间,或是进行很长时间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充电。内向者只喜欢小范围地和相熟识的人进行时间并不太多的小型聚会。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参加一些大型的聚会,比如公司组织的,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1、事先做好准备
先用4W法搞清楚这次聚会的基本信息。谁(WHO)、有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或者从聚会的组织者那了解以下信息。它们可以帮你我们调整这一晚的节奏。
·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谁要参加?·有多少人要参加?·我认识谁?·什么场合?·在哪儿进行?·我怎么去那儿?·会播放很吵的音乐吗?
2、设定一个社交目标
对于一些被邀请的社交活动,先要清楚此次社交的目的,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不再把焦点只放在社交精力上,而是仅仅关注当下的事情,好好去Enjoy这个活动。
这一点也正好提醒我们,对于别人邀请的社会,千万不要随心所欲,更不进行无*的社交。
3、给自己争取一个职责
这个职责能可以让我们无暇分身,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除了与他人社交之外还有事可做,可以有借口得以随时逃离尴尬不适的社交场合。
4.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避难所
不管在哪里参加聚会,我们都要提前到达这个地方,去找一个安静的藏身之处,这个地方可能靠近出口,或许是后院、走廊、楼梯甚至是卫生间,以便在我们感觉到社交电池耗尽的时候隐藏起来为社交电池再充电。
5.学会优雅地离开
当我们真的支撑不住了想离开,但又希望这个举动不会让同行的人觉得很无礼,可以使用下面这几个理由:去卫生间、要去打个电话、要找什么人,这些都是有用的。关键是要表现得好像离开的需要十分迫切一样,同时要寻求离开的允许,并对此表示道歉,同时说一点期待未来见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