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1: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13:41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而形成的肿瘤。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转移至骨骼,一般较易发现。但原发肿瘤部位和症状隐匿,以骨转移癌作为主要就诊主诉时,诊断上比较困难,甚至将骨转移癌当做骨原发的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骨转移癌好发于嵴椎、骨盆和股骨,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为多。一般说来,乳腺癌和肺癌的转移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前列腺癌则以成骨性转移为主。

临床表现

1、发病部位

常见的转移部位,以躯干及四肢的近心端为高发,四肢的远心端为低发,肢端者极少见。早期多属单发,也可为多发。发生在嵴柱的转移肿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最少。乳癌、肺癌和肾癌多转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直肠癌多转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状腺癌多趋向于颈椎转移。此外,肺癌、肝癌、乳腺癌也容易向骨盆和股骨上端转移。经检查多可以找到原发灶,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易找不到原发灶。

2、症状及体征

骨转移癌最常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有全身消耗症状、转移灶局部的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以局部的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而来就诊者为多。约40%病人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及体征,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出现转移症状。多数患者无原发肿瘤病史及体征,首发症状即为转移的症状,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如肝癌、甲状腺癌、肾癌等就常无原发症状。

(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早期疼痛较轻,从间歇性变为持续性,严重者易引起注意,轻者易被忽视。位于嵴柱者可表现为腰部、胸背部、颈部疼痛。在胸椎者常伴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在腰椎者可以表现出腹痛。疼痛的特点是制动无效。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重。位于骨盆者常伴有髋关节、股内侧疼痛;位于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关节功能障碍。

(2)肿块,一部分患者因肿块而就诊。位于深部的骨转移癌早期不易发现。在重要的神经附近,肿瘤增大可有或多或少的压迫症状,产生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不少病例是在病理性骨折发生时,才发现骨转移癌的病变。

(3)压迫症状,嵴柱转移癌可出现嵴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甚至麻痹,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可因瘫痪而入院。骨盆转移癌可引起直肠、膀胱的压迫症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肢体骨转移癌可引起血管和神经干的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常为首要症状,轻微外伤或无任何诱因,即发生了骨折。在下肢出现率最高,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肿胀明显。在嵴柱者很快即出现瘫痪。

(5)全身症状,有原发癌症状者,全身情况差,有贫血、消瘦、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无原发癌表现者,全身情况较好,部分病人可很快出现全身症状。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临床上常作为对骨转移癌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的指标。

1、常规检查,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血白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表现,还应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项检查。

2、骨髓检查,骨转移时骨髓涂片可找到肿瘤细胞。

3、病理检查,疑为骨转移灶时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目的是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

4、肿瘤标记物检测,对于诊断原发癌及肿瘤的进展转移有帮助。

5、X线检查,表现为骨骼破坏性改变,病变多局限在骨骼内,边缘不清,有时与原发性骨肿瘤不易鉴别。

6、 ECT(核素扫描) 为骨转移瘤常用的检查之一,可发现早期的转移癌。

7、PET-C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检查,能观察到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

8、CT检查可判断有否肿瘤并准确定位,对于肿瘤的性质应结合临床来判断。

9、MRI检查诊断骨转移瘤较敏感。

10、B超检查,B超更适用于以溶骨型骨破坏为主的骨转移癌。

11、血管造影检查 可显示典型的恶性改变影像,如血运丰富、毛细血管增生但杂乱无章,有血管湖现象等。也可在造影的同时行介入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原发肿瘤的诊断之后,骨转移癌的诊断相对容易。以骨肿瘤为首发症状的骨转移癌,在诊断上往往要依赖辅助检查。对恶性肿瘤患者,应进行肿瘤微转移的监测;对可疑的部位行X线检查,酌情行核素、CT和MRI等检查;必要时可行活检,活检是诊断肿瘤的可靠手段,也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对无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全面仔细地检查,查找原发病灶。应注意对原发性骨肉瘤、淋巴瘤、骨髓瘤等的诊断。

对骨转移瘤的治疗仍是以减少痛苦、保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为目的。视具体情况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是整个治疗中的主要环节。治疗方案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骨转移瘤症状的严重程度、每项治疗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愿望来综合制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