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9 23: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0 01:55
热喘辨证论治旨在明确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在辨证中,首先区分喘证的虚实,实喘以胸胀气粗、声高息涌为特征,虚喘则表现为气怯声低、气欲断、劳动则甚。实喘还应进一步辨别寒热病机,痰稠便干提示热证,痰清稀发冷则属寒证。《医宗金鉴》对此概括为“喘则呼吸气急促……实热气粗胸满硬,虚寒气乏饮痰清”。此外,热喘又可细分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毒炽盛等证型,各有其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风热犯肺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痰多或微黄、胸闷或隐痛等症状;痰热壅肺证则有高热、咳嗽气粗、喘促痰鸣、鼻翼煽动、口渴尿少、烦躁不安等症状;而肺热炽盛证则表现为高热不退、痰鸣气促、喘憋鼻煽、精神萎靡、神识模糊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明代张景岳提出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的原则,并强调清肺、涤痰是治疗热喘的关键。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指出实喘者需疏利,以客邪干肺,上焦气壅为特点,治疗上宜采用疏利法。对于寒热、痰、气的不同,应分别采用温宣、清肃、祛痰、降气等方法。清代钱一桂在《医略》中亦提出邪实之喘,风寒痰火水气皆有之,应根据情况选择清或降的方法。历代医家治疗热喘,普遍重视清肺降气、涤痰平喘的原则。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辨证,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