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价值观,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_百度知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3 20: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4 00:36

一、如何树立正确的“六观”:
1. 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此外,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2. 思想改造: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敢于向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3. 区分观念正确与否: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对错误的东西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六观”,也会慢慢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4. 正确运用权力: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
二、“六观”的定义: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4. 公私观:是指对公与私的关系根本看法。公私关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因而没有私有观念,也不存在公与私的对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由此产生私有观念,形成公私关系。
5. 是非观:是指面对客观事物、社会现象或者特定事件断定其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认可或不认可所持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和尺度,以及所作出的一般性意义评价及选择意向。
6. 义利观:是在“义利之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其中,最主要是对行为的正当性的看法。一般而论,只有利他的善的行为、维护公利的行为,至少是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才是合适的正当的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4 00:40

一、如何树立正确的“六观”:
1. 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此外,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2. 思想改造: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敢于向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3. 区分观念正确与否: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对错误的东西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六观”,也会慢慢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4. 正确运用权力: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
二、“六观”的定义: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 人生观: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4. 公私观:是指对公与私的关系根本看法。公私关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因而没有私有观念,也不存在公与私的对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由此产生私有观念,形成公私关系。
5. 是非观:是指面对客观事物、社会现象或者特定事件断定其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认可或不认可所持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和尺度,以及所作出的一般性意义评价及选择意向。
6. 义利观:是在“义利之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其中,最主要是对行为的正当性的看法。一般而论,只有利他的善的行为、维护公利的行为,至少是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才是合适的正当的行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